在一個資金資本、知識資本、資源資本等資本概念大行其道的時代,家長也要為孩子積累成長資本。
每一步選擇好,走對路,都是在為未來加分。由於旅遊給我們帶來全方位的曆練和大範圍的長見識,記錄下這樣的經曆,保存好每次的總結(無論是文字還是圖片,旅遊歸來的總結一定要做),時間長了,積累多了,成效就會顯現出來。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他每年一次的旅行,並堅持做圖文並茂的個人遊後雜誌,到高中畢業那年,當他拿出這12本自己精心編輯的雜誌來,會感到特別自豪!因為這12本沉甸甸的雜誌,形象地記錄了自己的成長過程。
為孩子積累成長資本,我們也是在無意識當中去做的。
兒子初一時到英國遊學,初衷隻想讓他多鍛煉一下,變得開朗活潑些,沒想到他收獲了自信,讓他初中的表現一路走好,獲得了去澳大利亞交流學習的機會。
這樣一個交流學習經曆,與他成功被選拔為2008年北京奧運自願者有關,這也是我們沒想到的。在鳥巢的賽道終點處,為全球攝影記者服務,這樣一個重要崗位,自然引起媒體興趣,有媒體為他專門開辟《我在鳥巢》專欄,隔天為報社提供一篇觀賽稿件。
一個大一的學生有機會在報紙上開專欄,既為家鄉讀者提供了精神食糧,也記錄了自己的奧運經曆。如果沒有初一英國行自信心的提升,就沒有初三被派外國交流學習;沒有澳大利亞的交流學習,也就沒有奧運自願者如此幸運的崗位。
奧運誌願者這段經曆對兒子未來有什麼影響,現在還不知道,但能明確的是,一定是正向影響。一個人今天的表現,就是自己明天的曆史,不斷寫好自己的現在,就是為自己的未來加分。
留下期待空間為下次旅遊打下伏筆
無論是聽完旅遊故事的朋友,還是批改作文的老師,都在給兒子發出一個信號,我們期待你下一次的精彩!
這種來自外界的激勵,加上我們本身的計劃,使得每次旅遊歸來,我們都要對下一個行程進行討論。對那些還沒有去過的地方進行討論,會啟動我們想象的閘門,心生無限的期盼,盼望著下一個假期早點到來。
正在這種美好氣氛中,我會來一句父母常用的伎倆:“看你的表現”。
仍然處在興奮狀態的兒子會毫不猶豫說:那還不容易!兒子很清楚我說的表現,是指他在學校要有進步,成績要好。
當一個人在某段時間有個念想放在那兒,這個人就活得特別有勁,因為隨著時間推移,這個念想離我們越來越近。雖說開學後不再提及旅遊的事,但心底裏儲存著的那個期盼,變得非常美好。
兒子一學期一學期這麼走來,期盼著——實現了——再期盼著,很有意思吧。什麼是你孩子的念想,這樣的念想對孩子是正向的嗎?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做家長的趕快行動吧。讓你的孩子在充滿期待的精神狀態中,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