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一點糕點,配上袋裝的魚、牛肉、雞腿、鹵雞蛋什麼的,既飽肚子又實惠,在世博園遊覽,體力消耗很大,一定量的鹽分補充很重要,一二元的紫菜包衝湯喝非常管用,有種紫菜包用世博園裏的涼水也可以泡開。午餐這麼對付一下,晚餐先吃點點心,等到晚上,到園區外吃個商務套餐,這樣可以省不少錢呢。
當然在園區還有吃飯很貴的地方,吃完飯後你可以直接去館內參觀,省了兩三個小時排隊時間,多看些館也很值。
如何理財,除了考慮錢的因素外,也要看看時間成本,某種意義上說,省了時間就是省了錢。
掌握一門技能
每次出門要有個小小的打算,掌握一門旅遊甚至是一生的技能,最需要學也最容易學的是攝影技術。
無論孩子多大,都可以讓孩子學習擺弄相機,怕弄壞了,先給個便宜的讓孩子玩。掌握攝影技術,可跟專業人士學,也可以自己在玩中學,花多少時間學會關係不大,隻要孩子有興趣,總有一天會掌握的。
在上海世博園內,我們可以隨處看到四五歲的孩子,有模有樣地為爸爸媽媽照相,像個小攝影師似的。
照相最基本的技術就是取景,從不同視角取景,反映了一個人的觀察力。拍攝人像,則要既處理好人與景的位置,又要抓住人最富有表現力的瞬間。這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中秋節那次我一人去世博園,頂著太陽排隊到埃及館參觀。館內陳列的物品非常寶貴,好多是幾千年的文物,在一個著名法老石頭像前,我請好幾個人幫我拍照,但沒有一張令人滿意,人和文物在鏡頭裏的比例始終不對,不是人把文物遮住了,就是人跑到一邊太小了,我隻好放棄這個畫麵的留影。
看來,拍照攝影真有必要“從娃娃抓起”。
旅遊歸來,要學會整理照片,按什麼分類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學會整理。按時間整理比較好,便於以後寫文章或查閱資料時用。接下來,可以將整理出來的照片或刻成光盤,或做成影集;如果在影集裏再配文字說明,就再好不過了。
每次出遊,為自己做一本個性雜誌,記錄自己成長經曆,每年積攢下來,是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遊後感受還可以放到網上或博客裏,與網友分享出行的快樂。
這麼做幾次,孩子的寫作水平、編輯水平一定會提高。
會玩的孩子會生活
什麼叫會玩?在家玩電腦遊戲、出門玩手機遊戲,隻能叫傻玩,對孩子沒什麼用;平時在家玩叫小玩,出門玩叫大玩。會玩就要大玩,玩出水平,玩出智慧,玩出收獲。
旅遊是種大玩,包羅了人生萬象。
實踐證明,會旅遊的孩子,成長、成熟得更快。旅遊中,孩子可以收獲健康的體魄、愉悅的心情;學會自立、獨立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學會結交朋友,擴大社會交往圈;懂得愛山水、愛自然,將來成為一個環保衛士;可以跟聖賢名人進行思想交流,懂得人生的道理,明白自己追求的目標;等等。
旅遊最直觀的是可以培養孩子諸多愛好,如收藏、攝影、整理資料,甚至喜歡寫作與旅遊等。這些愛好都非常高雅,對人的修養大有好處。
孩子一旦興趣廣泛,就懂得追求生活品質,而不會單一迷戀於遊戲之中,即使家長同意他整天玩遊戲,他也不幹。沉湎於遊戲中的孩子,是他們不懂得還有更精彩的生活,是家長沒能為他們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