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滌蕩心靈之旅—高三西藏遊(3 / 3)

媽媽曾經有段時間膝蓋受傷,上下樓都疼痛不已,我必須攙扶著她上樓。後來媽媽進行了治療,治療後努力鍛煉身體,依靠調理和鍛煉把膝蓋的機能徹底修複了,整個人變得比以前更有活力。

這次去西藏,她向往很久,其實我也是。

西藏,人間最後一塊淨土,藏民們的淳樸和虔誠讓每一個世俗之人羞愧。

西藏,平均4000米以上的海拔,生命的禁區隨處可見,上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連個人影都沒有。西藏,那浩瀚荒涼的曠野和終年雪封的群山,居然傳來了聲聲汽笛和《天路》的歌聲!

甚至一提到這些,任何一個熱愛旅遊、熱愛自然、熱愛這片大好河山的人都會興奮不已。

就快18歲了,快成年了,我想我可以好好照顧媽媽的高原行。

西寧的晚餐豐盛可口,青海湖天色湛藍、陽光灑金,青藏鐵路上更是勝景無數。在鐵路上我有時會覺得很疲勞——那多半是因為高原反應,每個人都是如此——但有時又會覺得很興奮,尤其是當車廂裏傳來“看,藏羚羊”的喊叫聲時,我總是指指點點那窗外,搗騰著腦子裏那一丁點地理知識和媽媽以及同行團友談著、聊著。媽媽身體倒是格外好,有幾次我暈沉沉的,她還神采奕奕。

到了拉薩,在酒店養精蓄銳了一晚,次日清晨大約4點

來鍾我們就起床,為的是能占個好位子看哲蚌寺的曬大佛。

嫌麻煩也好、厭食也罷,我沒怎麼吃東西。

我們往舉行曬佛儀式的哲蚌寺走,在走山路下一個台階時,高原反應真正地施展出它的威力,我幾乎暈過去。很是不幸,我沒照顧成媽媽,反倒讓媽媽照顧起我來。

我堅持住了,片刻小憩腦子回過神來,媽媽把我扶到租來的馬上,讓馬夫牽著馬駝著我走了一段山路——按她的話說“把錢用在刀刃上”。

好長一段山路,我們足足走了一個多小時。

進了山門,還有一長段距離我們才到了曬大佛、掛唐卡的山坡附近。我們和幾個團友占據了有利地形,靜待唐卡到來。正如所料,唐卡從我們這條小路經過,於是有了我媽觸碰唐卡的一幕。

多少年的旅遊,我媽總能有這樣的熱情。

可惜儲存相片的移動硬盤出問題了,不然裏麵一定有她觸摸唐卡,開心得合不攏嘴的特寫鏡頭。

我呢,渾身無力、兩腿發軟,加上心裏也無所謂碰不碰唐卡,索性專心做我的攝影師。出去旅遊大多數時候我都是這個角色,即便愛好拍照的老爹來,我也絕不拱手讓出相機,我也能拍出自我感覺良好的風景和人物——至少被服務的媽媽每次都十分滿意。

唐卡展開之時,日光初生、燦爛奪目。

據說每年這個時候,天氣不好,有時會下雨,但一到要打開唐卡時,無一例外的陽光普照,這次也是如此。周圍幾個山頭人山人海、盛況空前。

雪頓節期間,拉薩其他景點也是人頭攢動。

在我印象中,西藏之行的精華皆在旅途中。不僅是在青藏鐵路上,從拉薩到日喀則的300多公裏,景色更是變化莫測,更不用說途中登上“天梯”、俯瞰羊卓雍湖(也稱羊卓雍錯)的那一段支線,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啊!

盡管沒了照片,但心中的激情澎湃,直到今天我下筆之時都不能平複。旅途中還有另一樣特別的享受:聊天。

從前小的時候我媽帶我玩,我問她答、我聽她講的時候多;隨著我長大,我慢慢變得能講愛講了,她也從主講變成討論者、有時甚至隻是聽眾。聊天總能激發我在途中的觀和思,逸興思飛之後許多景致都仿佛變得更鮮活了。

但西藏的行車,路途遙遠而顛簸,終歸是休息時多聊天時少。這時的聊天又有畫龍點睛之意。我們走一路、看一路,不時交談一下,既增進了母子感情,更深化了行萬裏路的見識,旅遊的收獲在聊天中倍增。

遺憾的是,西藏行沒有完整的遊記,隻有些隻言片語和照片殘存(由於技術問題,行程前4天的照片都丟失了)。

由於此原因,媽媽還想走得更高:再去一次西藏,而且要到珠峰大本營去看看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那必須是一個晴好的五月份——珠峰天氣最好的時候;必須顛簸300多千米從日喀則到絨布寺;必須徒步7.5千米走完海拔5200米以上的絨布寺到大本營一線……但我仍然願意再一次陪伴媽媽,走向那世界屋脊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