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小男子漢初長成—四年級雲南遊(2 / 2)

瀘沽湖的摩梭人社會是以一個母親為中心的原始氏族社會,掌控家庭經濟大權的是母親。

他們實行的是走婚製,母親生完孩子後,父親要回到自己的娘家去,所以在一個大家庭裏,孩子隻有舅舅,沒有父親。母親在這樣一個社會裏非常操勞,要料理一家人的生計,而男人隻需要幹好自己的體力活就行了。

聽導遊這麼介紹,大夥兒都覺得很驚訝。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個地方的人們為什麼還停留在人類的早期?這一切,對我們來說是個謎,對隻有十歲的兒子來說,聽得懂嗎?

雲南遊時兒子已經是小學四年級,這個年紀是由小學低年段向高年段過渡的時期,認知範圍和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擴大與提高。雲南行雖然隻有短短的一周,他卻寫下了近五千字的遊記,成為兒子保留下來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記錄著他七彩的童年時代。

雲南回憶——七彩神奇的土地

兒子雲南實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52個民族共融共生,多樣的風情和豐富的文化,燦爛奪目。值得慶幸的是,雲南並不太難理解,對於10歲的我恰到好處;要是當時我去西安,肯定會“吃不消”。

拿雲南的風景來說,它淳樸、直率、不加修飾,適合孩子的天性。石林的怪石並沒有複雜難懂的故事,阿詩瑪的傳說連5歲小孩都能理解,但石林卻能給人無拘無束的想象空間。

蝴蝶泉仿佛是一段童話,一眼清泉、一汪池水、枝葉懸垂,彩蝶仿佛掛在這風景畫中,又好像要跳出畫麵搖曳而出。白水河更是仙境,清澈見底的河水冰涼刺骨,讓我的心瞬間一顫,如同被這仙氣擊中一般。

但它有時又大氣、開闊,能把孩子的心氣往上拔高一節。

說到大氣,首推玉龍雪山。從黑龍潭柔美的潭水看去,在翠綠草場的映襯下,我願意把玉龍雪山看做男性。遠眺玉龍雪山,遒勁的山梁勾勒出他黝黑的肩膀,雪帽遮不住他炯炯有神的雙眼,一種歎服和讚美會油然而生。

說到開闊,首推滇池。從昆明到大理,鐵路有很長一段行走在滇池邊。遠處是雲霧繚繞的山峰連綿不絕,中間是浩渺五百裏滇池映照天光,近處是一大片草地沿湖鋪開數十裏,好一副高原景象。

雲南的西雙版納等地我還沒去過,聽說那裏又是另一番絕佳風景。

我對雲南印象極好,仿佛這番風景就是為我這樣一個熱愛自然的孩子所造。相信對雲南的讚美是很多去過的朋友所認可的,但雲南並不適合作為旅遊的首選地。

要我說,能初識雲南的遊客,至少得經曆許多小山小川的考驗;若想品味雲南,則要有獨到細膩的眼光——這點我當時還遠未達到;若要深刻了解雲南,那非得是遊遍名山大川、飽嚐風土人情之客方能做到啊!

這趟旅行是我記憶中第一次開始思索些深邃的問題,盡管我也不知道到底我在想些什麼。那時在黑龍潭邊,我走出東巴文化博物館,忽然雲開霧散、玉龍雪山一露真容。

縈繞在腦中古怪的文字、費解的祭祀尚未落定,潭影、遠山卻交映成一幅畫,在陽光下畫麵寧靜、輝煌、雋永——我稍稍地陷入了遐思……原來山川湖泊可以成為啟迪人們智慧最好的老師,文人騷客僅僅憑吊山川就能逸興思飛、感懷古今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