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了解了我的冬令營後,很想讓她的孩子跟我一起去,可她的孩子不願意去,朋友讓我做做孩子的工作。下麵是我跟我朋友孩子倆的QQ聊天記錄:
“要不要跟郭老師一起出去玩一下,冬天到北京,夏天到上海看世博會。”
“可是我不想去耶!”
“外麵有很多好奇的東西,你沒有興趣嗎?”
“我是不想出遠門,到公園隨便走走還是可以的。”
“公園走走多沒勁啊,我去年一月份專門去哈爾濱玩,跑到亞布力零下30攝氏度的地方滑雪,很刺激喔!”
“好冷的哦!”
“不會,滑雪還出汗呢。你知道嗎,外麵的世界比我們廈門精彩多了。”
“我沒什麼出遠門的欲望。”
“對外麵的世界不好奇,對吧?”
“嗯……”
“如果我告訴你外出可以長知識,對提高學習成績有幫助,同時可以和同齡人交朋友,你還不感興趣嗎?”
“可是……我還是不想出遠門……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多好啊!”
“那你真是願意做宅男啊?”
“可能吧。”
“你有外出好看的照片嗎?等考試完了傳幾張來欣賞一下。”
“這幾年的是沒有。”
聊到這裏,我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找朋友一問,她說這幾年忙著工廠的事,忽略了兒子的精神需求,兒子變得有些沉默。盡管這樣,這位朋友還不死心,希望我能讓她兒子成行。我問朋友“小孩性格怎樣,會不會服輸?”她說“不會”。這下我有辦法了。
我在QQ裏跟這個孩子說:“我知道你為什麼不出門了,你是怕自己長城爬不上去。”他說:“誰說的,這次就爬給你看。”我一聽有戲了,高興得不得了。參加冬令營回來後,這個孩子開始對一些地理知識感興趣了。
想到這事,我告訴那位焦慮的家長說,你要找出孩子的興趣點,順著這個興趣,把他的求知欲調動起來。如果不是興趣方麵的問題,就要找性格方麵的原因。有的孩子平時較少外出,害怕陌生環境,對這類孩子要有耐心,減少他們的畏懼感、增強興趣度,減輕外出的顧慮。
有的孩子相反,很喜歡出去旅遊,在外麵可以不受拘束地玩個夠。對這類孩子,要適當控製一下他單純好動的欲望,提一些孩子樂於接受的要求,算是出去玩的條件。提要求的方式不能太生硬,不要急於求成,讓孩子感覺有負擔。
不少家長抱怨說:花錢讓孩子旅遊,要求孩子隨便畫個畫、寫個作文,孩子卻不幹了,說他寧願不出去。這時,家長就要作些讓步,先讓孩子答應出門再說。出去之後,路上再說服孩子,實在不行,留待下次旅遊解決。隻要家長持續這麼做,孩子最終會喜歡上旅遊,並在旅遊中增長學識。
還有一種孩子,有條件出門而不想出門,即使把他拖出去也沒用。他不遊山不嬉水,隻玩手上的遊戲機。這樣的旅遊,既浪費了孩子的時間,也糟蹋了家長的錢,還不如不去。家長要對孩子加以引導,使孩子從旅遊中獲得樂趣,最終主動要求去旅遊。
較普遍的狀況是,孩子遊了不少地方,也沒見在學業上、行為表現上有什麼長進,這讓家長很困惑。究其原因,一是把旅遊當做純玩與放鬆;二是旅行前和旅行中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引導,提相應的要求;三是沒做好行前資料查閱工作,不知在遊中能看什麼、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