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元為奉元路,洪武二年改置西安府,同年隸屬於陝西行省。在西安府西進五十餘裏路有一縣城,名為興平縣。
興平縣內格局涇渭分明。城正中有一廟街,雖比不上西安城中街市繁華,可仍是興平縣裏最熱鬧之地,街道兩邊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肉鋪、廟宇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城東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長眠之地——茂陵。城西則有矚目的唐楊貴妃墓,貴妃墓東西十二間碑廊常見文人雅士品評論詩於此。城內還有建於唐代玄奘譯經和七級八角形古塔及佛教東傳時的清梵寺,還有東漢經學家、文學家馬融墓,東漢女史學家曹大家班昭之墓,可謂是人傑地靈之所。城南的吳府街。聚賢街。六福裏內住著城中最顯赫的達官貴人們,其內亭台樓宇林立雅致,高牆院落接踵而立。城北的四巷街則是平民百姓聚居之地。所謂四巷街便是四條巷子交錯環繞,彼此相通。四巷街內建築自是無法與城南樓閣相比之,一片片低矮破舊的屋舍錯綜相間,住著半舊不新的平瓦木屋的人,亦是家中尚殷實的了。
“爹,月兒姐回來呀。“伴著一聲歡愉的略顯稚嫩的童音,四巷街一民屋內跑進一約莫十三四歲少年。隻見這少年身上隻著一件破舊單衣,臉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清秀的眉目,狹長的眼,眉宇之間透著成熟。在這少年身後款款走進一二八年華的少女,彎彎的柳眉,長長的睫毛微微地顫動著,白皙無瑕的皮膚透出淡淡紅粉,薄薄的雙唇如玫瑰花瓣嬌嫩欲滴,活生生一美女胚子模樣。隨著少年這聲大喊,從屋內迎出一花甲老漢。這老漢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下是一張瘦削的臉,由於長期在田間勞作的緣故麵色黝黑,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裏,眼神透著滄桑。此時的他看著站在麵前的二人,臉龐是那樣的慈祥。
這老漢名為談項,景泰三年生於陝西興平縣,而那對少年便是談項的長女與次子,其膝下還有一年幼的三子,姐弟三人分別取名為談月。談柏。談林。談家世代靠給縣裏大戶人家務農為生,談項也是如此。談項平時為人豪爽,鄰裏鄉親誰家有難處,他都義不容辭。因此,平時遇到談項,上了年紀會喊上一句“談二哥”,年紀小的則會尊稱一聲“談二爺’’。
談項人到中年才有後,這心裏別提有多歡喜,對膝下兒女自是比別家多了幾分疼愛,就算他自己一人多接幾份活,也絕不讓孩子們受罪,所以長期勞累的他盡管隻有五十冒頭,但看似卻像六十好幾的糟老頭。
談月是家中長女,雖說性子有點潑辣,但從小便甚是懂事,前年更是托鄰裏趙大嬸介紹進了縣丞吳老爺家做婢女。談柏從小也極是聰明伶俐,不久前被縣裏私塾的鄭秀才收為了弟子,還讚曰:“此子極是聰慧,好生栽培,必是國之棟梁!”唯一讓談項操心的便是那年幼的三子談林。
談項的發妻在生談林時難產,雖順利產下孩子,可畢竟身子骨已弱,不久後就撒手西去。故而談林從小便體弱多病,沒少讓談項揪心。可說來也怪,自從三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後,談林就脫胎換骨似的變了個人,身子骨變壯了,人也變得虎頭虎腦的,還生的一身大塊頭,十歲的小孩如今直起腰膀來顯得比談項都要高。整天不往私塾裏學課也就罷了,連家中也不安生坐著,就知道帶著一幫孩童嬉皮玩耍,鄰裏鄉親沒少到家中念叨,可談項也隻能好生的陪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