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父成全,楓兒一定努力學習,定然不負師父厚望!”沐劍楓堅定的說道。
從此,沐劍楓朝夕伴著叁易真人,修習叁易真人的門派功法《返陽功》內功心法。
說起這《返陽功》乃是正宗的玄門心法,早年間是叁易真人得一位叫做四明禪師的道長傳授,原名叫做《回春返陽功》,後來通過叁易真人差不多八十年的參悟,將原來的心法口訣刪修增補,獨創出一套新的《返陽功》心法口訣,功法精辟更甚之前,而且習練起來進展也是神速。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九年已過。
九年間,沐劍楓《返陽功》心法,練就的也算是爐火純青,離那十年大成之勢已是不遠。除了練習《返陽功》心法口訣,期間叁易真人也教了他一套“靈猿拳”的武技。這套“靈猿拳”武技,套路敏捷異常,原來是叁易真人觀看天盆峰中猿猴攀岩嬉鬧呢,頓悟出來的功法武技。林中大小猴兒都會這套拳術,但猿猴終是畜生一類,無法習成內功。即便是如此,猿猴的身法卻是極為敏捷的,一開始學習這套拳術時,饒是沐劍楓有《返陽功》內功傍身,也隻能與一個老猿勉強拆打幾招。慢慢地,從一對一,至一對十,到後來能夠在二三十個猴兒中間往來搏擊,且群猴都不能沾到沐劍楓的邊。
九年中,沐劍楓除了修習心法。每日裏都還要陪著師父叁易真人修習穴道術,從認學、點穴、打穴至衝關,人生各處穴位,直至學到即使在暗夜裏也能認準才算罷休。此外,除了學習武學上的東西;叁易真人孩經常知道楓兒讀書識禮。說來這叁易真人本是大炎國一個秀才,後悲情所累,看破紅塵才做了道士;叁易真人本是秀才出身,而且頗有文才;這楓兒呢,似乎又是個文武具好的孩子,一個願意教,一個更是願意學,於是師徒二人算是‘情投意合’。九年來,沐劍楓讀的書自然少不了,他也時常的與師父叁易真人一起研討武學,叁易真人一生豁達,極度厭惡人世間的奸詐,卻又是個童心未泯的頑童心。老少二人,極是投緣,一個肯學,一個傾囊相授,九年間沐劍楓無論文采武功,都是得意豐厚。
十五歲,沐劍楓已然是一個翩遷少年,每每夜晚時分,一身白衣練功服,立於石室外那塊巨石之上,俊美絕倫。臉如雕刻般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臉俊美異常。外表看起來好象放蕩不拘,但眼裏不經意流露出的精光讓人不敢小看。一頭烏黑茂密的頭發,一雙劍眉下卻是一對細長的桃花眼,充滿了多情,讓人一不小心就會淪陷進去。高挺的鼻子,厚薄適中的紅唇這時卻漾著另人目眩的笑容。清秀的眉目,狹長的眼,一身素衣,嘴角彎起來的弧度恰到好處,冷峻而不失溫柔,淡雅而高貴。翩翩風度勝似嵇康,才學使李白杜甫等人都為之感歎。
雖是日日書簡武術,但是除了師父叁易真人,便是那些山林裏的猢猻猴兒;僅與猴兒為伍,雖然師父性格開朗,沐劍楓仍然會時常的有膩煩孤獨之感,總想下山遊曆一番。叁易真人也許是看出來了沐劍楓的心思,也覺得這孩子功力已然不弱,讓楓兒獨自去山外逛逛,也未嚐不可;叁易真人本性就是喜歡悠閑,從來也是無拘無束,知道年輕人生性好動,遂允許沐劍楓出山走走。
這一日,正是陽光普照,風和日麗的大好時光,山下百花竟放,山上玉樹銀花。一身勁服的沐劍楓不覺心曠神怡,輕躍山巔,極目望去滿眼白雪皚皚,空氣清新,精神不覺為之一振,沐劍楓感慨萬千,正是“登泰山而小天下”。頓覺四肢百骸輕鬆舒泰,欣然雀躍。沐劍楓幾個騰躍,躍到一處獨涯之上,突見低窪處有一個粉紅色的小球上下翻動,凝目一觀,原來涯邊低窪處有一個垂直的山洞,洞中有一條青色的巨蟒,這巨蟒蜷盤在那洞穴之中,頭大如盤,頭頂似有兩個凸起的小角,張口朝上,口中血紅色的信子伸曲不定,粉紅色小球隨著箭頭似的信子的伸縮呈上下移動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