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經驗:春夏時的土豆比較鮮嫩,可以挑選那種小塊頭的土豆,煮熟放涼後直接用刀拍成土豆餅。過了春夏之後的土豆,基本就是那種大塊頭的了,這時再想拍成餅比較困難,也不好吃,最好的辦法是把它們搗爛之後,再加入一些澱粉和水,攪拌均勻後,再做成一塊塊餅放入油鍋裏煎,這樣土豆才好吃。
土豆酸辣湯
做法:
1.將土豆煮熟後去皮,搗爛(通常做這道菜時我們就選那種大塊頭的不那麼鮮嫩的土豆)。
2.加入水澱粉攪拌均勻後,搓成一個個小丸子。
3.將香菇(也可以是金針菇或其他菇類)、洋蔥、白菜、酸菜、青椒等切成絲狀或塊狀,待油鍋燒熱後,倒入翻炒。
4.加水煮沸後倒入土豆丸子,再一次煮沸後,加鹽、雞精、醋等進行調味,即可出鍋。
這道菜酸酸辣辣的,極好下飯。不過因為要給小米吃,我們通常會省了青椒和醋,演變成一道原味的土豆湯。
生病時的清淡輔食:薺菜豆腐羹
遇到生病時,小米的胃口就會很不好,可是不吃飯怎麼能有體力和病毒抵抗呢?於是買來了薺菜、豆腐等材料,做一道清淡的薺菜豆腐羹,讓病中的小米嚐嚐鮮。果然,小米看到餐桌上這一抹翠綠,便乖乖張開了口,薺菜特有的清香和豆腐的嫩滑,讓小米一口接一口地喝下了小半碗的菜羹,還順帶著吃了好幾口白米飯。
最主要的是,這道薺菜豆腐羹做起來方便,不僅小寶寶可以吃,大人也可以吃,做的時候煮上一大鍋,然後分一小碗給小朋友就好了,完全不需要單獨花費時間來另外給寶寶做輔食,對於我這種懶媽來說,可真是方便至極。對於小米來說,則又是一道病中的營養餐,拌上點米飯,既可嚐鮮,又可飽食。等她再大些,還可以在羹中加上餛飩、餃子或肉絲之類的,就更加美味了。
做法:
1.將薺菜洗淨,切成碎末,豆腐切成小方塊。澱粉加水調開備用。
2.鍋裏倒少許油,油九分熱時放入薺菜末炒一炒,加水煮開(也可直接在水開後倒入薺菜末)。
3.等水再滾開後放入豆腐丁和一小撮線麵(一種像線一樣細的麵,北方可能沒有,可以不加),加鹽調味,湯開後轉小火燉幾分鍾,放入水澱粉勾芡直到黏稠。
4.灑幾滴香油,盛出。香油可加可不加,但量不能多,以免破壞薺菜的清香。
附:佳肴靈藥是薺菜。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
薺菜性平,微寒,味甘,入心、肝、脾經。功能健脾利水、止血明目。
《陸川本草》中記述:“健胃消食,化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