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秋餐桌迎接冬日蘿卜(1 / 3)

深秋餐桌迎接冬日蘿卜

本月餐桌

白蘿卜,日本人稱“大根”、潮汕人和台灣人叫“菜興”。蘿卜在亞洲人的世界裏,是平凡卻不能少的食物。它品種繁多,禦寒能力超高,溫度愈低,愈長得豐滿肥美。

清甜、多汁、肥嘟嘟,中國人在冬日吃蘿卜,已成為很自然的事。蘿卜糕代表過年節慶、蘿卜牛腩代表豐衣足食、醃蘿卜代表積穀克儉,昔日的中國人,每吃蘿卜,就會想起家鄉豐收時。

本期,我們就由認識蘿卜開始,來一趟尋“根”之旅吧!

認識蘿卜大家族

長大了的蘿卜粗粗壯壯,隻要有鬆軟的泥上,蘿卜就能在地底裏找到空問生存,故能分布全世界,品種繁多。就形狀來說,有長形和球狀。就產地來說,以中國、日本、韓國最常見。

法國小蘿卜地中海、歐洲、中東最普遍,以法國最佳。帶漸變紫色,爽脆中帶柔軟,味道較亞洲蘿卜淡,但用途廣泛,可做色拉、燉菜、煮湯等。

韓國蘿卜短小肥壯,纖維細,少渣,生吃時爽脆,煮熟後味道較甜,帶微辛。韓國人會用來切條生吃、做泡菜或炆煮。

新西蘭迷你小蘿卜呈球狀,產量高,長得快,一樣於秋冬收成,蘿卜淡雅甘甜,辛辣味輕,質地柔軟,適合做煮物。

中國大蘿卜又稱遲水蘿卜,適合冬下成長。身形比較長,水分足、肉質結實,是做蘿卜糕首選。各大農貿市場和超市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中國小蘿卜兩個月便能收成。近年開始有溫室種植,故全年均有供應。身形瘦削,味道偏淡,肉質不如遲水蘿卜爽脆,適合炆煮。

日本青首蘿卜頂部帶青,因而得名“青首”。盛產於熊本、千葉一帶,12月開始當造,身形最長。頂部清甜,可做色拉;中段肉質柔軟,適合用做關東煮;尾段纖維粗,煲湯為佳。

蘿卜全身都是寶

中國人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可見蘿卜營養價值非常高,小單隻是蘿卜本身,就連一粒種子、一棵蘿卜苗,都能養生。

蘿卜身中醫角度蘿卜性涼,可以驅邪熱氣,豐富的纖維亦能整腸通便。但身體虛弱、手腳冰冷的人不宜多吃。

蘿卜葉維生素高,其味辛辣帶甘,新鮮的可清炒,亦可曬幹備用。再加入蘿卜、紅蘿卜、牛蒡、香菇同煲,就成養生五行湯。

蘿卜苗據說能防癌保健。易於種植,不少人會在家中種一小盆,方便食用。西方人多用來做色拉,亦可以清炒。

蘿卜皮經常被遺棄,其口感最爽脆,可做泡菜或醃漬。所含維生素約是肉身的兩倍,可預防高血壓及糖尿病。

蘿卜籽中醫叫作萊菔子,為常見中藥。可配山楂、陳皮、麥芽煎湯來喝,可改善慢性氣管問題。

神奇的蘿卜皮

我們都知道,蘿卜富含各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其實這些營養成分很大一部分存在於蘿卜皮裏,例如,蘿卜中所含的鈣有98%在蘿卜皮內。蘿卜皮含有蛋白質,含有各種糖類、豐富的維生素,特別富含胡蘿卜素,此外它還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種酶類。

吃燒烤和火鍋時:蘿卜皮中富含有能分解澱粉的澱粉酶,在食用烤魚、烤肉和火鍋食品時,吃點帶皮蘿卜絲,可以幫助消化,有益腸胃。

足跟疼痛時:蘿卜皮還是一味中藥,它的作用主要是行氣。天氣漸漸轉涼,有些人常常會出現足跟疼痛的狀況。民間有個偏方,削幾個蘿卜皮,放到鍋裏煮熟,用布把蘿卜皮敷在疼痛的足跟上,涼後,再將蘿卜皮加溫、再包敷。每天大約包敷藥半小時,如此反複,不出幾天便可緩解。你不妨也試試吧。

健康眼看有機蘿卜

蘿卜家族超級大,不過春節前,還是遲水蘿卜最美味。不少農場,每逢人秋,會開始種植有機遲水蘿卜,等到農曆新年前,一棵棵蘿卜破土而出,無農藥、無化肥、無催生劑,蘿卜茁壯成長,那種味道,分外天然。

有機蘿卜長成記

1、泥土翻鬆

蘿卜一點都不懼怕寒冷天氣或幹燥氣候,它們對生長環境的唯一要求是鬆散砂土。所以在下種時,需要將泥土翻鬆兩三遍,蘿卜才能輕易將泥土撐開。

2、避開雨水

蘿卜怕雨水,如果降雨量大,蘿卜吸水過量,肉身就會裂開。有機蘿卜為了保持蘿卜的美貌,一般會做好避水措施。當然,如果你在超市裏看到開裂的有機蘿卜以便宜的價格出售,不要錯過哦。開裂的有機蘿卜在味道上一點也不差,隻是長得醜而已。

3、有機肥料

全有機種植,以花生麩、黃豆麩來代替化學肥。一般蘿卜隻種兩個月,有機蘿卜因為沒下催生劑,需種四個月左右,成本將近高出一倍,所以價格也會相應較高。不過,有機蘿卜長期吸收養分,糖分足、水分夠,味道更濃鬱清甜,肯定算得上物有所值。

入饌追求原味

1、吃原味

好材料不用花巧,所以炮製有機蘿卜時,一切從簡,例如蘿卜魚鬆、蘿卜排骨煲,以吃到蘿卜真味為原則。

2、細處理

有機蘿卜價格不便宜,處理時當然得更花點心思,比如用蘿卜炒臘味,可以切成長方片,加快吸收臘味甘香;做排骨煲時,需將蘿卜切成較大一點的塊頭,耐煮之餘也能吸收肉汁。

本地如皋白蘿卜

從6月份開始市麵上就能看見蘿卜的身影了,上海本地農貿市場和超市裏,我們最常見到的蘿卜有如皋白蘿卜、東北紅蘿卜、天津青蘿卜。而市麵上的白蘿卜大多來自於與上海毗鄰的江蘇如皋。據說在千年之前,如皋人就開始種植蘿卜,唐太和年間,如皋定慧寺的僧人們就將自己種植的白蘿卜作為貢品,當時的白蘿卜叫做“萊菔子”。後來,蘿卜的種植便在如皋民間推廣開來。

如皋距離上海車程很近,運輸成本相比其他地區要低,因此價格適中。當地有著優越的氣候條件,土壤為沙性土,十分適合蘿卜的種植,所以我們買到的“如皋蘿卜”皮薄肉嫩多汁、味甘不辣、嚼而無渣。

蘿卜美味一學做傳統醃蘿卜

沒有溫室的年代,上一輩要吃蘿卜,隻有等待冬天收成時。蘿卜百搭好人饌,不過味道再好,也難敵時問的摧殘,於是,大家開始把蘿卜變成醃漬物,將美味一刻定格。其實製作醃蘿卜不難,所需用料都能在廚房找到,秘訣在於如何保持蘿卜爽脆口感,還有酸、成、甜味得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