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讓孩子“在家是龍,出外是蟲。”
點到為智
剖腹產出生的孩子聰明、頑皮,容易緊張,老師和家長不要訓斥和懲罰他們,因為他們不是故意搗亂,而需要訓練矯正。
研究表明,剖腹產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觸覺和本體感的體驗和學習。這種體驗的缺乏雖然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但卻容易讓孩子產生情緒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笨拙、膽子小等問題。
據說,人類最早的剖腹產起源於17世紀時的歐洲。傳說羅馬皇帝愷撒是剖腹產出生的,他本人的名字和後來人們對他的稱謂在中世紀時結合成了德語概念的“皇帝”(Kaiser)。之後,歐洲民間把剖腹產稱之為“皇帝切口”。
其實,人類曆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例剖腹產是在1610年。德國一位箍桶匠的妻子,因無法順利產下嬰兒,醫院決定冒險為她實施剖腹產。很有意思的是,當時的手術是在兩位醫學教授的監督下,當著教區牧師的麵,由外科醫生進行的。這個醫生名叫耶雷米亞斯·特勞特曼,他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為活人進行剖腹產手術的醫生。然而不幸的是,產婦在剖腹產手術4周後去世,未能知道死亡的病因,孩子存活了9年。由於後來所進行的剖腹產手術都因沒能保住產婦或者胎兒的性命,大部分助產士把剖腹產稱為蓄意謀殺,因此隻是在產婦骨盆過小引起產道過窄而無法順產時,才實施剖腹產手術。直到19世紀後半葉,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麻醉術、無菌處理傷口的日趨成熟,加上對人體進行手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剖腹產重新引入醫療領域,並開創了剖腹產史上的新篇章。
之所以說以上這些曆史知識,是因為如今隨著高齡產婦的日益增多和一些觀念上的原因,越來越多產婦選擇了剖腹產。很多人在選擇剖腹產的時候,也許是因為當時的情況危急——迫不得已,也許是因為聽信了傳言——剖腹產的孩子聰明。不管是哪種原因,大家看了上麵的曆史故事,大家都應該明白的一件事——剖腹產並非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剖腹產隻是一種萬不得已的選擇。另外,下麵的這些情況,說來也許會嚇你一跳,特別是對那些已經選擇了剖腹產的家庭來說。
有關部門對剖腹產孩子的協調能力的隨訪、調查,結果發現50%以上的剖腹產孩子具有反應過度、情緒化比較強烈,具有睡眠障礙等症狀;在高危兒童(心髒病、高血壓等)中有很多都是剖腹產的孩子,還發現剖腹產的孩子比順產的孩子平衡能力差。剖腹產的孩子缺乏必要的觸覺和本體感學習,情緒比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腳笨拙。他們往往坐不住板凳,在家時脾氣特別大,出門膽小退縮,不大方,怕擁擠,在陌生的環境中最喜歡躲在媽媽的屁股後麵。一句話,“在家是龍,出門是蟲”。在社交上,孩子表現得膽小退縮,情緒波動比較大,注意力不能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