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或有事項披露問題探究及發展方向(2 / 2)

4、提高審計作用,確保審計意見公允性

已經提到了相關部門監督的必要性,那麼提到監督的作用,審計部門當仁不讓地對報表的準確性有重大意義。公司必須確保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這樣有助於其發揮作用,使得審計部門能對公司提出合理的建議,審計意見能更加公允。在針對或有事項的處理上,注冊會計師不僅要驗證預計負債的數額是否準確,還要根據其能夠取得的公司的資料,仔細判斷或有事項的重要性,權衡是否應該披露。在決定發表審計意見的類型時,注冊會計師也應充分考慮或有事項對公司未來經營穩定性的影響,這樣反過來又可以促進企業重視或有事項的確認與披露。

四、或有事項未來的發展趨勢及關鍵因素

在20世紀初,經濟學大師奈特率先係統論述了不確定性,幾十年來,學者們不斷意識到不確定性在市場運行中的地位。不確定性意味著風險,風險意味著競爭,在變幻莫測的市場條件下,在不確定中做出抉擇已成為一大著力點。尤其是進入了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金融工具的創新,國際會計界已將不確定性會計作為一個重要的突破領域。

在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環境下,市場開放程度更高,投資者對降低信息不對稱性、爭取信息透明化的需求會繼續加大。作為不確定性會計的重要方麵——或有事項,必將在未來的管理和會計領域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對或有事項的披露也會更加注重。筆者認為準則上對或有事項的處理會向具體化、標準化發展,形成體係,統一上市公司的賬務處理和披露行為。市場風險還會繼續加大,對於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力都是迫在眉睫,認真對待並正確處理或有事項,不僅是對投資者負責,也是對企業自身負責。

然而,目前在會計上對或有事項的處理究竟是更傾向企業利益還是投資者的利益,也存在爭議。就以會計準則中對或有事項的披露規定為例,在涉及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的情況下,按照會計準則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預期對企業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的,企業無須披露這些信息,但應當披露該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的性質,以及沒有披露這些信息的事實和原因。不少上市公司似乎很“擅於”或者說“樂於”應用這條規定的前半句話,對於對公司不利的信息總趨向於采取無視或弱視的態度,即使是一些未決訴訟有很大可能性要賠償,或是一些擔保的公司已近乎破產,至於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的性質以及可能的影響基本不提。雖然近幾年披露的上市公司數量有所增加,但仍有企業采取的是將或有事項披露的信息分散在各處,或者表述不很明確,對一些關聯方交易避而不談,以降低這方麵信息使用量。會計準則規定是出於對企業商業秘密的一種保護,以保障企業的利益,然而企業的某些行為反而是造成了對投資者利益的損害。

那麼企業在披露或有事項過程中就存在著一個對“度”的把握。這裏筆者借用微觀經濟學中完全競爭市場價格形成的理論,價格過高,消費者不接受,市場供過於求;而價格過低,需求又過多,市場上供不應求,最終在不斷地作用下形成了平衡價格。上市公司與投資者也是在對或有事項信息披露程度的需求的互相滿足的一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就猶如銷售者,具有一定的主動權,因此企業的行為需要規範,監管部門就作為第三方加入到這個過程中。或有事項合理的披露程度應該是在企業、投資者、監管部門的共同協調及作用下,合理、規範的或有事項的披露,將是或有事項信息真正發揮作用的重要前提。

五、結語

在上市公司競爭方式多樣化的今天,公司間的較量已涉及各個層麵。以核算和監督為職能的會計人員不僅僅是為了完成記賬,更是要提供具有實用性的信息,保證公司的發展走向正確的方向,滿足各方利益。或有事項目前仍被看作是會計領域中特殊的一項,但可以相信,在加強重視,完善製度後,更加一般化、標準化的或有事項處理將滲入公司,披露的或有事項也會成為考量公司的一個基本部分。

【參考文獻】

[1] 劉新歡、王淑輝、李迎輝:對上市公司或有事項披露及相關問題分析[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0(16).

[2] 黃薇、曾愈:加強上市公司或有事項披露的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7(9).

[3] 王軍:或有負債的信息披露問題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1(4).

[4] 張子健、王立峰:上市公司或有事項披露情況及完善建議[J].財會月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