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決心與行動
封麵故事
作者:李鴻穀
3 月5 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做政府工作報告
最大的挑戰,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挑戰。一度中國的中央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金融領域還有所謂的“錢荒”,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超過了13%,而且用電量、貨運量的增幅也大幅回落。國際上也出現了一些輿論,說中國經濟可能要硬著陸,還給出了指標,說增長率可能隻有3%到4%。而對我們來說,財政和貨幣政策運用空間又很有限,宏觀調控確實麵臨多難選擇。
這就是2013年的中國,也是李克強總理所麵臨的格局。
今年“兩會”結束後的重頭戲,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在回答路透社中國首席政治記者林光耀提問時,對2013年中國經濟,有上述一段極其坦誠的描述。
挑戰如此,新總理李克強如何應對?——破困局要用智慧。我們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確了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就是增長和就業不能超出下限,通脹不能突破上限。而且著力改革,調結構,讓市場發力……結果,奮力攻堅克難,圓滿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中央政府換屆之後,發展思路的選擇,尤其宏觀調控的路徑,一年的實踐結果,誠如李克強總理所述,創新了思路與方式。隻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回應記者提問之際,李克強總理開章明義:遇萬難還須放膽!——觀察本屆政府改革的決心與行動,分析執掌國務院的李克強總理的膽略與智慧,“萬難”與“放膽”的關係定位,自是理解的起點。
曆史是一個連續的運動,政治是一個不斷的選擇。在政府工作報告裏,李克強對今年中國所麵臨的格局,認識極其清晰,描述亦不回避:
我們清醒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穩中向好基礎還不牢固,增長的內生動力尚待增強。財政、金融領域仍存在一些風險隱患,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宏觀調控難度增大。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難度加大。一些地區大氣、水、土壤等汙染嚴重,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就業結構性矛盾較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醫療、養老、教育、收入分配、征地拆遷、社會治安等方麵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依然較多,生產安全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社會信用體係不健全。腐敗問題易發多發,公職人員中不廉不勤現象仍然存在。
具體的問題之上,是中國處於極其錯綜複雜的形勢之中:
從全球格局來看,世界經濟複蘇存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更趨激烈。而中國支撐發展的要素條件也在發生深刻變化,深層次矛盾凸顯,正處於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檔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