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子忽然立定了身子,對楚有才說:“海上客氣度高雅,他曾寫過‘草草移家偶遇君,一樓上下且平分,耽詩自是書生癖,徹夜吟哦莫厭聞。’這詩是給他家的那些狐妖寫的,意境可是不凡?”
楚有才微微體悟了一下,便說:“不錯,是極為不凡,怎麼了?”他隱約感覺這海上客似乎與別人仇視自己的目光有關。
這女子隨後便說:“既然不凡,所以你便將他除去了?哪怕你有詩才,也被人不齒。”
楚有才啞然,說:“你說我將他殺了?”
女子目光冰冷地說:“閣下好生姿態。你暗中下毒,以為沒人看到,可是卻有人見到你的身影!”
然後她說:“我名為衛靈菲,這一次我要為海上客申冤,我要斷絕你的文道之路!”
說完,她坐在位置上,閉上了雙目,但身體卻依舊還在微微顫動著,似乎還因為海上客的事情而憤憤不已。
這一刻,楚有才瞳孔裏一陣收縮,是什麼人假冒自己給海上客下毒?
而這時,忽然傳來了一陣鍾聲,卻是這次的文試開始了。
主考官慢慢走了過來,是一位麵色清雅的大儒,目光沉著,掃過周圍。
他的氣質極為儒雅,一望就讓人心生好感,有一種豁然大氣的感覺,隻是當他目光掃過楚有才的時候,明顯皺起了眉頭來。
楚有才昨天探得主考官叫裘文達,是一位大儒,心態豁達,但卻嫉惡如仇。
此刻麵對裘文達的目光,他內心清明,毫無畏懼。
若是要爭辯,便亂了心態,一則別人未必相信,二則自己的考試必然受了影響,他自然不會因小失大。
這時,這裘文達沉聲說:“鍾聲已響,文試開始。”
他揮毫在旁邊的清玉紙上寫下了第一個考題來。
上麵寫著:“儒家認為,無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所以在於摒棄人欲,行善沒有私心。”
“佛道卻是勸人時時刻刻心存慈悲,為了下輩子的輪回而做好事,是抱著私心在行善。”
“佛道與儒家背道而馳,孰對孰錯?”
看到這個問題,台下的眾多考生不由皺緊了眉頭,他們以前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要知無論是儒道還是佛道,都大行其是,各有各的道理。
有些人怎麼想也想不明白,一時之間焦頭爛額。
這時,衛靈菲卻是心竅一動,提筆起來,一行文字如同金石一般,寫於紙上,隱約有光芒閃爍。
她自信自己理解得非常透徹,而如今沒有海上客這位知己,她相信這次的文試第一,非她莫屬。
她參與這次聖試,是為了拷問自己的心靈,卻沒想到出了楚有才這樣的事情。
而如今,她要用實際行為來告訴楚有才,那些陰謀手段是沒用的。
這時,楚有才略微思考了一下,便自提筆。
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有過一番深思熟慮,如今自然是水到渠成。
“沒有動機,沒有私心,對他人行善的,是為大善人。”
“心有動機、刻意為他人行善的人,依舊是善人。”
“區別是,儒家認為前者可賞,後者不賞。而佛家則都認為,都可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