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期參考答案

第2期參考答案

《理解一般論述類文本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同步突擊

1.D(文中說的是身體美學是對一個人的身體經驗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2.D(“這已經成為美學界定論”說法錯誤。依據文本,這隻是作者嚐試性地提出的觀點。)

《標點符號題專項訓練》

1.C(A項應為“今天去呢,還是明天去呢?”。B項引號內句子末尾的句號應放到引號外。D項“……”與“等等”重複。)2.D(“二是”“三是”之前的逗號應改為分號。)3.D(A項整句話不是疑問句,不要求回答,所以最後的問號應該改成句號。B項書名號應該改為引號。C項舉辦的活動內容共三大類,三大類之間應用逗號隔開,第二大類中又有三小類,應用頓號隔開。)4.C(A項第一個句子不是問句,而是一個陳述句,因此應改為逗號。B項要將冒號改為逗號,或者將後引號後的逗號去掉,引號內加句號,以明確冒號的管轄範圍。D項一段引語的中間插入“某某說”,後麵隻能用逗號,不能用冒號。)5.D(A項“陳誌先”中間不需要用連接號。若表示聲音延長,應用破折號;若表示一字一頓,則應用頓號。B項“一二·九運動”是用該事件發生的時間來命名的,月日之間不能用頓號,應用間隔號。C項“啊”是句中語氣詞,“祖國壯麗的山河啊”是整個句子的主語,不是一個獨立的句子,“啊”後的歎號也應改為逗號。)6.(1): , ; , ; ,(2), , , …… ,(3)。( )

《現代文閱讀之自然科學類文本》

針對訓練

1.D(原文是“可能”,選項把“或然”說成了“必然”。)2.A(原文有個“約”字,而且是對患者的病例進行研究。選項沒有說“約”字而且說是對患者進行研究。)3.C(選項顛倒了因果關係。)

《春意掛上了樹梢》

1.一方麵與上文呼應,說明春意尚淺,花香未濃,嫩芽也無法在夜裏看見。另一方麵也暗示雖然春已至,但並非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氣息。喻指北方的人們依舊生活在冬天,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進而引發作者的議論,揭示文章的主旨。2.汪林是一位衣食無憂,心中隻有自我,並不關心底層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作者通過這一形象與底層人民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當時社會富人們的冷漠,揭示出上世紀30年代日偽統治下社會的冷酷,反襯出下層人民的辛酸和痛苦。3.這是作者有意為之,標題與主題相矛盾,收到了一種隱微的反諷效果。標題充滿詩意,十分浪漫,然而內容卻出乎意料,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而也正是這種“期待落空”讓讀者獲得了一種全新的審美體驗。作者用飽含憂慮的筆觸抒寫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籲真正的人間春意掛滿樹梢。

《朱光潛》

選文1:

1.(1)心靈滲透淺易深難。(2)詩人的感受細膩,並希望與常人分享感受。(3)常人視詩人為異類,把讀詩當消遣,不可能真正理解詩人。2.(1)詩人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藝術修養越高,他引發的共鳴就越少。(2)詩人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格調越高昂,他所得到的讚同就越少。

(3)詩人在作品中對事物之間的差異刻畫得越精微,越難與常人在粗淺的境界溝通。(4)詩人在作品中表達出的觀點越是獨特,他獲得的認同也就越少。3.(1)詩人不想孤芳自賞,他把所見所感寫出來就是渴望同別人交流,但是總無法如願。(2)人們對詩人的觀察隻限於日常行為等外在方麵,他們認為詩人的行為古怪。(3)人們購買詩人印刷精美的詩集,隻是為了趕時髦,扮高雅,並不是真正欣賞詩人。4.(1)人的微妙情緒和思致是難以相互滲透的。(2)詩人的創作是對常人忽視的生活的敏銳感知。(3)詩人的風格獨特,人們不能簡單套用對其他詩人的閱讀經驗來對待新詩人的作品。(4)一般人把讀詩看作是消遣。(5)詩人主觀上希望得到常人的理解,但實際上往往無法如願。

選文2:

1.(1)結構:①點題;②承上啟下。(2)內容:突出文章的主旨——要有藝術化的人生就要以藝術的標準生活。2.(1)比喻。第二自然段中將人生比作頑石,用雕成器與雕不成器比喻藝術的人生與不藝術的人生,形象生動。(2)引用。第七自然段引用朱熹的詩,證明人生的藝術化需要源頭活水——創造,使作者的觀點更具說服力。(3)對比。西施捧心與東施效顰對比,突出生活要真實,不能虛假造作。(4)用典。第八自然段用曾子、吳季劄的典故,表明對於生活應是嚴肅的。3.(1)要有生命精神貫注始終。(2)要自然真實地生活,不能虛假。(3)要尋找有創造的生活。(4)要嚴肅認真地生活,不輕易放過細節。(5)要學會欣賞,有情趣地生活。4.(1)藝術的生活是情趣豐富的生活,要放慢生活的節奏。(2)生活中不要太急功近利,要懂得慢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