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浪子回頭(2 / 2)

父親的鼻翼翕動,好像也有淚水從眼角慢慢滑出。他趕忙用手抹掉,並假裝咳嗽掩飾著。但此景,還是被站在床邊的細心的母親看到了,她的眼圈也跟著紅了,唏噓著用話語安慰父親。

王勇用悔悟換來了父母的諒解,一家人重新又回到過去溫馨和諧的生活。

浪子回頭金不換,王勇的轉變讓母親很是欣慰,父親因心情好轉也很快恢複了健康。

王勇重新回到了學校,但學習成績還是不理想。

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基礎不紮實,靠後天的追趕,是十分吃力的。就像打地基一樣,先把土地夯實,再鋪上用水泥和石子攪拌的混凝土,然後在鋪瀝青,最後是抹水泥,這一道道工序都必須夯實,否則就會出現豆腐渣工程。

父母見兒子不是學習的料,幹脆讓他輟學,因為他還沒有到考駕照的年齡,隻能去母親工作的皮革廠做學徒工。但趙勇提出來要學習修理汽車,父親就送他到認識的汽修廠當了學徒。

汽修廠學徒工好進不好幹。因為,學汽修是技術活,常言說的好,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進汽修廠可以,但有一個行規,管吃管住沒工資,隻要你能吃得住苦、挨得了罵、耐得了性子,你就有口飯吃了。所以,很多汽修廠的師傅都是從學徒、小工、大工再到師傅,一步一步幹起來的。

開汽車和汽車修理在那個年代是最吃香的技術活,尤其是汽車修理,沒三年甭想學到本事。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是你拜了師就可以學到手藝的,必須先從髒活重活做起,還要有眼力勁,和師傅拉好關係,否則,你就是願意吃苦,也沒人要你。

有錢難買我樂意,王勇就屬於這號人,別的他不感興趣,就喜歡搗鼓車,所以,他既不怕吃苦,又勤學好問,很快就得到了師傅的歡心。

王勇學習汽修,其實還是為了能開上車,汽車修好後,修車師傅肯定要溜溜車,才能檢驗汽車是否修好,這就是會修車的一定會開車,會開車的不一定會修車。

畢竟是年少,還處在貪玩的年紀,工作了一段時間,王勇見師傅總不教自己技術,就開始懈怠了下來。

慢慢的,師傅見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漸漸對他失去了信心,就在師傅準備打算要辭退他的時候,一件事情徹底地改變了王勇。

這一天,一個客戶把一輛日產車藍鳥開到廠裏來維修,當時師傅帶著其他的師兄弟去維修現場事故車,隻有王勇守在廠裏。

王勇畢竟也學了一年多,平時雖有些吊兒郎當,但手藝在那幫師兄弟裏算是最好的了。

他覺得自己沒問題,但當他想去拆汽車發動機的時候,客戶卻阻止了他,說他是學徒技術不行,不讓他動。

那一刻,王勇真是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他感到了一種強烈的挫敗感,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沒辦事,到哪裏都會被別人瞧不起。

王勇在心裏起誓,決心一定要把技術學好,成為世界上最懂得汽車的人。

後來,周圍的師兄弟都說王勇像變了個人,其實隻有他自己知道到底是為什麼。

從那以後,他對汽車修理更加癡迷,一頭紮進去,刻苦鑽研,埋頭苦幹。師傅看王勇轉了性子,確實是個修車的好苗子,就有意培養他,傳授他維修技術,還給他買了一些汽車修理方麵的書籍。隻用了半年時間,王勇就可以獨立維修車輛了。

汽車維修分為很多種類,如發動機、底盤、電器、鈑金、電焊、噴漆等,王勇不滿足一項技能,花了五年的時間將關於汽修所有的技術全學了一遍。發動機,他隻要聽聲音就能辨別問題出在了哪裏;變形的汽車外殼,他隻要敲幾錘子,立刻就恢複了原狀;做改裝,他可以將水龍頭改裝成汽車的空調暖氣開關。總之,沒有他修不好的車,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汽車的內部是一個世界,像人體一樣,哪裏栓塞堵了,哪裏太熱燒了,哪裏斷了不通,哪裏勞損等等,遇到這些情況,人就會生病,車就會趴窩,王勇真的開始像一個醫生了,是一個給車看病的醫生。

後來,王勇又順利地通過了國家專家級維修技師的考試,很多顧客也都衝著他的手藝慕名而來,自然,他也成了汽修廠獨當一麵的一個招牌。

萬貫家財,不如一技在身。在修車界出了名的王勇不但成了修理廠的頂梁柱,甚至有很多私營老板想花高薪挖他過去。

但出乎所有人的預料,學成後的王勇卻放棄了修車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