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製定的計劃大體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移,雖說泰山現在看來還算安全,然畢竟地處深山,無糧無人無物資。林宇早就想好,此時宜立即下泰山,經泰山郡、東安郡,過北海郡直抵東萊郡。東萊郡有六縣,掖侯國(掖縣)、當利侯國(當利縣)、盧鄉縣、曲城縣、黃縣、惤侯國,黃縣正是林宇此次的目標。皆因現下黃縣一帶晉國與燕國皆鞭長不及,名義上還屬晉國,治下人口十數萬,且大都是正統漢族,最難得的是治下兵員不會多。
黃縣正是後世的龍口市,歸屬煙台市管轄,而這裏正是林宇的目的地,待抵達後世的龍口市,以那裏為基礎,繼而占領蓬萊,可以在隔海的桑島與長島建立幾個未來的水軍基地。屆時若有事,進可攻退可守。
第二階段:練兵;雖說水舞陽他們是冉閔的百戰雄師,林宇還是想用現代的治軍手段訓練他們,後世的林宇深深的知道,兵貴於精而不在多。心下早有定論的林宇準備用幾年的時間對水舞陽他們做強化訓練。另外,還要加緊製作一些軍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任何時代都是絕對的真理。
第三階段:穩固;按林宇計劃,根據條件再度招收二千人左右的軍隊,在蓬萊一帶,建立基地,穩定下來後發展農業與水利。時逢亂世,糧食始終是大計。古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說,林宇準備趁著現在無人注意的空檔,在黃縣一帶開墾荒地,收納流民,聚草屯糧。
第四階段:發展;在長島建立軍事基地,以備不時之需。一邊抓農耕,一邊抓漁業與造船。在中原地區戰亂年代,以黃縣為基礎,大力發展航海業。若待青州戰亂起時,戰可攻,退可守。退一步講,真有不敵,也可出海轉戰它方。
除卻農業與漁業,按照“神器”指引(後世地圖的礦產分布圖),尋找龍口市附近的金礦、煤礦、鐵礦等資源。這些至關重要的珍貴物資一定要盡早掌握。
這就是先期林宇計劃中的四個階段,至於日後的爭霸天下,那是後話,先挺過這段再說。
聽完林宇的計劃,水舞陽眾人互相對視,不住點頭稱善。
也正是靠了林宇的口才將天下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才說動了水舞陽眾人對其俯首稱臣並願追隨其左右以建不世之功業。
當然,年輕的林宇先作勢推托一番,說什麼自己少不更事,資曆尚淺等等,最終在水舞陽眾人的再三懇請之下,“勉為其難”地成了眾人口中的主公,並在眾人要求下加表字為飛揚,自此他也是姓林名宇字飛揚,稍稍有了些古人範兒。
其實值得一提的是,別看表麵上林宇隻有二十來歲,其實,他在穿越之前那一年已經36歲。可不知道為什麼,穿越時空倒退了一千六百餘年,他的年歲卻是降了十六七歲。不過,這也在他保有許多人生閱曆的同時,變相地增加了十六七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