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莽山鎮,處於惠國苦瘠的西南邊陲,這裏,由古以來都是流放之地。
當然,日積月累,如今的莽山鎮已經不再被稱為流放之地,而是經過數代新血的衝刷,稱為惠國一個“幹淨”的邊遠小鎮,當地的庶民也不再罪籍加身,子子孫孫皆矮人一頭,受人白眼,而是清清白白的平民老百姓了。
也因為先代祖先們的勤力建設,再加上莽山一帶確實山水毓秀,倒是讓莽山鎮這個百年前個個聞之嗤鼻的罪惡之地,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起莽山鎮,那就不得不說莽山鎮自發編寫的“奇、異、詭”三榜了。
所謂奇、異、詭三榜,其實就是奇聞、異聞、詭聞編成的奇聞異事詭異現象的榜文,當然,這純屬民間自發,沒有任何官方說法,完全沒有任何法律效應的榜文。
說起三榜,就不得不提及莽山鎮近兩年來,三榜皆占鼇頭的一個人,一個奇人異人詭……嗯,人了。
因為這個人的出現,莽山鎮倒成了惠國西南邊陲的一個旅遊景點,當然,這個人便是莽山鎮的主要景點,沒有之一……雖然遊客們對於景點所處的位置有些怨言,卻也抵擋不住他們向往的心,再苦再累也要過來親睹一番,不然,離了莽山鎮回家,他們覺得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談話話題就少了滋味,有了遺憾。
這不。
莽山鎮半日遊的五輛超容量旅遊團觀光馬車,又垮噠垮噠地馳進了莽山鎮青石鋪就的大街上。
籲——
搭頭的馬車車夫喝了一身,一扯韁繩,拉車的老馬就停了下來,連帶著後麵四輛馬車也相繼停了下來。
這時,搭頭的馬車車夫翻身跳下車轅,把馬鞭往左麵腰間一別,手從右麵腰間扯下一物……仔細一瞧,居然是一麵三角形,約莫巴掌大的白色三角小旗,小旗旗麵上用紅色絲線繡了一個盡可能占據旗麵一半麵積的隸書“羅”字。
馬車車夫緊了緊褲腰腰帶,握著小旗旗柄,在手中揮了揮,扯開嗓子喊道:“各位旅客,歡迎光臨諸位光臨羅家旅行社,歡迎光臨莽山鎮。小的是諸位此行的導遊兼住行管事,羅大誌。”
羅大誌的聲音一落,幾輛馬車的車簾逐一被掀開,遊客們一邊嘀咕著“喲,這麼快就到了,這羅家……嗯,旅行社的馬車真不錯,居然一路上都感覺不到太大顛簸”,一邊探頭打量莽山鎮。
其中不乏來過莽山鎮好幾次的遊客,也熟悉了羅家這個什麼旅行社遊客,見羅大誌吆喝,不由笑著打趣羅大誌:“喲,大誌兄弟,今兒是你輪值啊?”
羅大誌也不含糊,腆著一張笑臉,低頭哈腰上前,對那位問話的大肚中年男人道:“喲,是李老爺啊,您是咱旅行社的老主顧了,這次要住街頭的客盈門客棧還是街尾喜臨門客棧?小的立馬給您分派,一準兒天字號。”
李老爺在腰間摸了摸,從荷包裏掏出了十個銅子兒,拋給了羅大誌,笑道:“老樣子,喜臨門。”
羅大誌也不管旁邊的人對他指指點點,一副小人模樣,當著李老爺的麵點了點銅子兒,笑眯眯地往跟前的布掛袋裏一丟,唱道:“李老爺,喜臨門天字號一間。”
然後,一眾人就看到街角跑出來一個裹著青花布頭巾的年輕婦人,聽到羅大誌的唱喝,“唉”了一聲,拔腿就往街尾跑,一邊跑一邊喊:“忠兒,你二伯回來了,李老爺喜臨門天字號一間。”
遠遠地,遊客們就聽到在青花布頭巾年輕婦人的喊話後,街尾那邊傳來一個嫩生生地童音:“二嬸,曉得咯。”
聞聲,羅大誌笑眯眯地湊到李老爺跟前,道:“李老爺,您的房間訂好了。”
李老爺似乎已經習慣了羅大誌他們的做法,倒也不太在意,在羅大誌的攙扶下,跳下了馬車……隻是,其他沒有來過的遊客,倒是對此大為好奇。
李老爺聽到竊竊私語,扭著肥碩若八月孕婦的大肚回頭道:“這就是羅家旅行社的慣例,你們別擔心,住行吃食兒隻要一聲招呼,他們都能給你們辦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