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期(黃體期)。約從來月經第15天開始,曆時14天左右。此時卵巢中的卵泡形成黃體,並分泌孕激素,使已增厚的內膜中血管增生、充血,並使子宮腺體擴張彎曲,分泌黏液。內膜的這些變化有利於受精卵著床。假如這一次月經周期中未受孕,黃體就會由於得不到有關激素的支持作用而發生萎縮,從而停止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此時就再次進入了月經期。
經期調理很重要
女性在月經期應注意營養,適當補充具有補血功效的食物,如豬肝、豬心、羊肝、牛肝、牛筋、紅棗、桂圓肉、胡蘿卜、菠菜、蛋類以及豆製品等,還可根據不同的體質特點采用中醫食療進行調理。有一些美容減肥雜誌上說,月經期間減肥最快,什麼都不能吃,其實這是很不負責的說法,經期大量血液流失,身體缺乏營養,必須認真調理。
羊肉粥。鮮羊肉250克,大米100克,蔥、薑、食鹽各適量。將羊肉洗淨、切片,與大米、蔥、薑、食鹽,以常規方法熬粥,至羊肉熟爛。有補氣、養血和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虧虛型痛經。如果嫌羊肉膻,可以提前用水焯下。
珠玉粥。生山藥、粳米各100克,生薏苡仁100克,龍眼肉15克。先將薏苡仁和粳米煮熟,再將去皮搗碎的生山藥和龍眼肉放入同煮為粥。可健脾益氣、雙補心脾,月經期食用,有助氣血恢複。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生薑各30克,精羊肉500克,一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燒沸,再改文火燉至肉爛,調味後即可服食,每天1次,食肉飲湯。可溫經散寒、補血調經,適用於血虛有寒之月經不調者服食調理。
豬皮凍膠。豬皮1000克,黃酒250毫升,白糖250克。將豬皮洗淨後切碎,加適量水,用文火燉至汁液黏稠,加入白糖、黃酒即可。每天2次,用開水衝化後溫服。可養血益陰、滋腎養肝。可治婦女血虛乏力,月經不調等症,對腰腿酸痛者效果更佳。這道菜在東北很盛行,一般都是在過春節的時候準備“過年菜”,其實完全不必等過年的時候吃,平時買點兒豬皮,放在鍋裏煮爛,非常簡單好做。而且對補充皮膚的膠原蛋白很有好處。
益母草炒薺菜。鮮益母草3克,鮮薺菜30克,菜油適量。將鮮益母草、鮮薺菜洗淨切斷。把鐵鍋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燒熱,放入鮮益母草、鮮薺菜炒熟即可食用。1天2次,服至血止。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調經的作用;薺菜含薺菜酸,能縮短出血、凝血時間,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對血淤型月經過多特別有效。如果不嫌麻煩,還可以用薺菜包餃子,清香可口。
芝麻肝。豬肝250克,純正的豆油1000克 ,芝麻100克,麵粉50克,雞蛋2個,精鹽、蔥、薑各適量。將豬肝切成薄片,用精鹽、蔥末、薑末調好,蘸上麵粉、芝麻、雞蛋汁,再在鍋內放入豆油,燒至七成熟,放入蘸上作料的豬肝,炸透即可出鍋裝盤,佐餐食用。養血益陰,滋補肝腎。但脾虛便溏或腹瀉者不適宜選擇此食療方案。
烏賊骨燉雞。烏賊30克,當歸30克,雞肉100克,精鹽、味精適量。把雞肉切丁,當歸切片,烏賊骨打碎,裝入陶罐內加清水500毫升,精鹽適量,上蒸籠蒸熟,每天1次。一般3~5次可見效。烏賊骨有收斂止血的作用,當歸和雞肉都是補血佳品,所以對血虛型月經過多,非常有療效。
玉米須燉瘦肉。玉米須30克,瘦肉120克,精鹽適量,味精少許。將瘦肉切塊,與玉米須一起放入陶罐內,加水500毫升,上蒸籠加蓋清蒸至肉熟,加精鹽、味精,趁熱服用。玉米須有涼血止血的作用,民間常用來治紅崩,瘦肉能補血,兩者配合,故治血熱型月經過多,療效顯著。玉米須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降血壓,隻要把玉米須放在水裏煮開,喝水即可,降壓效果非常顯著,而且沒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