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殿辯論(2 / 2)

眾大臣紛紛點頭,喻丞相道:“臣萬死不能忘,水患後大量的難民湧向淮安,並很快爆發了一場瘟疫,而那時皇上您正在淮安城。”

元衛風點頭:“不錯,朕當時還是六王爺,淮安城是朕的封地,朕做夢也想不到,在朕有生之年,竟然能遇見那般毀滅性的災難,瘟疫爆發後,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人麵臨亡,按照當時的情勢,若瘟疫無法有效控製住,很有可能快速的向其他地區蔓延,在其它國家,因為一場所瘟疫而滅國的,難道沒有嗎?”

眾人紛紛點頭,沒錯,有些國家地域小,人口較少,一旦爆發大規模的瘟疫,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整個國家都會因為這場瘟疫而走向滅亡。

然而元國沒有,瘟疫在無情的肆虐了一段時間後,得到了有效的控製,許多原本染上了瘟疫正麵臨死亡的人,皆活了下來。

眾臣開始吹捧元衛風,皆言瘟疫能得到有效控製,全是皇上的功勞。

然而元衛風卻最終搖頭:“是莫妙音的功勞,讓那些掙紮在死亡邊緣,隨時麵臨生命危險的人們活下來的人,是莫妙音,是她製出了可以控製瘟疫肆虐蔓延的藥物,使災難停在淮安,也讓你們,能安心的待在這京都。”

眾臣皆驚,紛紛噤口不言。

隻見元衛風又道:“朕當初在淮安王府,被奸人所害,中毒昏迷,垂死之際,是莫妙音不顧生命危險,衝入火海,為朕取來解藥,她是朕的救命恩人,也是整個元國的救命恩人。”

元衛風滿意的環視著一眾目瞪口呆的大臣們,接著又道:“她的能力之強,救人之多,是你們所無法想象的,這樣的莫妙音,你們覺得,朕應該將她交給西單使臣嗎?”

大殿寂靜無聲,白大人終於找著了說話的機會,朝著元衛風道:“皇上,臣有一事要奏。”

元衛風點頭:“說。”

白大人道:“皇上,臣的大兒子白文昊,當初承蒙皇上看重,任三軍統帥,本欲帥三軍與西單鄭軍決一死戰,當時,正是莫妙音遊走於兩國軍營,說通西單鄭元帥,為了兩國邊境的居民,為了長年在外的士兵,握手言和,大舉退軍,我元國不費一兵一卒,便逼退鄭軍,這份功勞,應當記在莫妙音的身上,她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的努力。”

這件事,元衛風並不知內情,此時聽來,倒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當時鄭軍與元軍對峙日久,隨時都會爆發大戰,可鄭軍卻突然拔營退走,這令他十分不解,今日聽了白大人此言才算明白。

元衛風點頭,朝著白大人投去讚賞的目光,顯然對白大人不將功勞記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將真相於眾臣之前說出的事,表示十分高興。

“這樣的莫妙音,眾愛卿說說看,朕能交出去嗎?”

皇帝這是明擺了要保莫妙音,這才說出這麼多莫妙音做過的大事,如此為元國立下赫赫功勞的人,甚至是皇上的救命恩人,乃至整個元國的救命恩人,這樣的人,誰敢再說將其交出去?這不明擺著和皇上對著幹麼?

任憑喻丞相再如何使眼色,也沒有誰敢在此時再說出對莫妙音半句不利的話,他怒瞪了這些牆頭草一眼,暗道靠人不如靠己,便又朝著皇上大聲諫言道:“皇上,莫妙音從前做過什麼,那些都已經過去了,眼下要考慮的是,若不將她交出,我們元國的邊境,怕是又要遭殃,想來莫妙音如此大義宅心,定會理解皇上您的做法,也一定十分願意用自己去交換兩國的和平。”

元衛風的眼神頓如利刃,仿佛正用那刀刃般鋒利的眼神切割著喻丞相的皮肉,一刀刀,欲將他五馬分屍,這家夥,近來似乎越來越放肆。

老太傅一聽此言,立馬不樂意了,斜眼瞥著喻丞相道:“聽丞相的意思,我們元國上下,想要一保平安,還要靠區區一個女子?若今日西單國以和談為要挾,奪了莫妙音,明日別國皆以效仿,紛紛以和談為目的,向我們元國索取人或財物,我們元國都要為了和平而應允?國之威嚴何在?國之臉麵何在?”

老太傅有些激動,老臉一陣通紅,便如上回暈厥前那般狀態,胸口快速起伏,腳軟不穩。

元衛風急得站起身,大聲道:“快,快傳太醫。”

老太傅自知不能再堅持,趕忙自袖袋中取出一隻藥瓶,顫著手要倒藥丸,卻怎麼也不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