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四章 以勤帶兵(2 / 2)

他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天隻要有煙抽,挨個打那就不算什麼;比起沒煙抽的痛苦,挨班長的打那也隻是撓撓癢癢。

所以,誌勇同誌最後還是走了,調單位的事還是股長親自辦理;誌勇同誌走的當晚,股長還對大家說,有想調單位的就直接找他。

股長的話就是說,覺得警衛排辛苦,不想在警衛排的人,提出意見他都可以滿足;這也體會出了部隊新時代的以勤待兵的新政策,可以說團領導們是處處為新兵考慮,為新兵著想。

部隊的政策是好的,義務兵就應該有該有的優待,可這樣的政策同樣也存在著不良因素;以勤待兵,不得體罰打罵新兵,也就是新兵們有什麼問題,如在單位受到了委屈,被老兵欺負了,在原單位不想幹下去,想換個單位的,都可以向領導提出來。

也許剛開始新兵們是不敢去嚐試,自己擁有的一些權利,但一旦有了一個開頭,新兵們就會覺得那些對自己的政策都是真的;那麼有了前車之鑒,大家也跟著去向領導們反應,想去自己去的單位。

正所謂習慣成自然,時間一久,新兵們腦子裏的思想就活躍起來;動不動就提出自己的不滿,領導們成了新兵們的家庭保姆,部隊各單位就成了地方公司;隻要不想在原公司幹了,或覺得原公司沒前途沒意思了,那就可以隨時跳槽換個公司。

隨著部隊的軟政策,新兵們就變得嗲聲嗲氣的,怕苦怕累;隻要是班長對他們嚴厲點就是受委屈,說話大點聲就是在罵他們;最後就把部隊的老兵和新兵的位置的傳統觀念都顛覆了,老兵對新兵說話要輕聲細語的,安排工作也要商量的語氣。

令行禁止已經漸漸鬆懈,老兵們見了新兵都要反過來叫一聲新兵們為班長,當然這是老兵們說得誇張了,但也證明了新兵們變得越看越沒規矩了。

最後,還出現了受不了管製而當逃兵的新兵,當然這是後話,發生在阿富下一屆新兵的身上。

也許是隨著老郭,誌勇同誌的離開,又或許是股長說的話所引動;不久一班的一名戰友,帝,也調離了警衛排,去了通信股。

記得阿富第一次站崗就是和帝一起站的,他給人的感覺就是家中少爺;長得白淨白淨,很文靜很帥氣的那種,樣子就不像能吃苦的孩兒。

看著三人接二連三的離開,阿富倒沒有,隻是覺得人各有誌不能強求;就如在新兵連下警衛排時,和阿富一起的江江,他的中途退出,阿富也勸過去哪個單位不都一樣,警衛更能鍛煉人。

可他選擇退縮,也不算退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隻要是自己選擇的那一定就是最好的;雖然,最後有人為自己的選擇後悔過,但也隻能自己承擔自己的選擇。

生活無時無刻不都在麵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