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
作者:簡岩
1月29日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表示,今後五年中國將基本建立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製度。用水總量控製、用水效率控製、水功能區限製納汙,將成為三道“紅線”。
“一號文件”專談水利,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尚屬首次。重視水利的原因在於,水利不僅關係中國的防洪、供水、糧食生產,更關係到經濟、生態和國家安全,同時水利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基礎性和戰略性。
如果說“一號文件”是一個藍圖,那麼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如何把藍圖變為現實。從重視水利到科學管理水的距離當然不可能是零,但是,這個距離應當是越接近零越好。否則,如果五年內達不到目標,則每個中國人都會因水而蒙受重大損失,每個人都可能因為缺水而陷於生存危機和痛苦之中。
中國水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兩個極端的背反上麵。一個極端是中國的水資源極度缺乏;而另一個極端則是中國人的用水——無論是生產和生活用水——都極為浪費。按理講,資源缺乏理應節約,但是水資源缺乏的中國卻又是水浪費最嚴重的地方。
中國是一個大國,以河流為主的水資源分布南北,這也形成了今天中國對水資源實質是按行政區域進行管理,這就有違水資源的自然屬性。因為對水資源按行政區域管理會把取水、用水、排水、治理等過程人為分割,用水的不管供水,供水的不管治水,治汙的不管水的重複使用等等。最終造成水資源得不到有效保護,並導致水危機。
對於水的科學管理,許多國家已經提供了一些較好的經驗。例如,在以色列,關於水的一個重要觀念是,一個人擁有土地的產權,但並不擁有位於其土地上或通過其土地境內的水資源的權力。與此觀念相適應的做法是,以色列於1959年頒布實施了《水法》,規定以色列的水資源是公共財產,由國家控製,用於滿足公民的需要和國家的發展。
此外,對水資源管理比較好的國家也對公民的用水建立了科學的管理製度,即實行用水許可證製度,無論生產、經營還是生活用水都實施許可證。學習他國的經驗,建立科學嚴格有效的管理製度,才能使中國這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清水長流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