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教育要有針對性——了解男孩的弱點(2)(1 / 2)

可見有自卑心理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有些人沉迷於自卑而不願意去戰勝自卑。總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越比越自卑,麵對這種情形,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下麵的故事:

普羅米修斯是一個善於創造發明的神,他可以創造各種動物。盡管普羅米修斯把獅子創造得又高大又美麗,還給它裝上了尖利的牙齒當武器,又給它的腳上裝了無比鋒利的爪子,讓獅子比別的動物更強大,但是獅子卻因為害怕公雞而感到自卑,所以它經常向普羅米修斯抱怨。

有一天,獅子遇見了大象,便和大象聊了起來,他發現大象一直在不停地扇它的大耳朵,感到十分困惑,就問大象為什麼不停地扇耳朵。大象說隻要蚊子一鑽進它的耳朵,他就會死掉。

此時獅子才明白,任何動物都有自己的弱點,“既然公雞比蚊子大不少,而我又比大象小,那麼我豈不是比大象厲害得多,我為什麼要自卑呢?”

父母應該讓男孩明白,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既然草不能比花美麗,可是與身下泥土相比,草不是也很美麗嗎?為什麼自卑的人不用自己的優點和別人的弱點相比,從而拋棄自卑,成為一個樂觀的人呢?父母應該多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對於短處善加利用。

應讓男孩學習野外的小草,即便是長在無人知道的深山中,即便經曆再大的風雨,它們也會昂首挺胸,甘願在孤獨中不屈不撓地往上長,直到開出自己的花朵,對於它們來說自卑並不是前進的阻力,相反,自卑成為他們發憤圖強、走向成功的動力。

“破壞”的頑皮者——多給男孩“破壞”的空間男孩愛搞“破壞”屬天性使然,是創造力萌芽的一種體現。看見收音機,他們會好奇聲音是從哪裏出來的,於是“解剖”了收音機,雖然沒有弄明白聲音來自何處,卻看到了自己以前沒有見過的東西,然而收音機卻再也不能複原了;看著小小的CD機,不明白何以放進一張光盤,就能出來美妙的音樂,打開看看,從此CD機成為“啞巴”;看見爸爸用畫筆隨便一塗,美麗的畫兒就會展現在眼前,自己也想成為像爸爸那樣的畫家,於是便弄得顏料滿屋子都是……這樣的“破壞”行徑,恐怕所有男孩的父母都十分熟悉,也為此苦惱過。對男孩的這種天性,父母要多方引導、鼓勵,保護,才能有利於男孩大腦發育及日後處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保護好男孩濃厚的探索欲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道路奠定基礎。男孩愛“破壞”,失去的隻是可估量的價值,用一些金錢就可以失而複得,可是得到的卻是讓男孩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思考、創造和智慧。

陳中偉,國際知名骨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陳中偉小的時候非常頑皮,但是家裏人沒有采取一味地批評,而是加以科學地引導。

陳中偉的父母和姐姐都在醫院工作,於是小陳中偉就將醫院當成自己的家,喜歡在醫院裏到處玩,在病人中轉來轉去。

姐姐看見了,就對他說:“別在醫院淘氣了,要是你被傳染上細菌,就會像他們那樣生病的。”陳中偉不相信,他說:“這有什麼關係,看到細菌來了,我逃走就是了,反正我跑得快。”姐姐就帶他到父親的顯微鏡前,把病人的嘔吐物放在顯微鏡下。陳中偉好奇地爬上凳子,從顯微鏡裏看到許多黑灰色的小蟲蠕動著擠在一起,那麼惡心,那麼可怕,原來這就是細菌啊。這就是陳中偉的醫學知識啟蒙課。

陳中偉還曾和小朋友們一起比賽玩彈弓打麻雀,看誰打得準、打得多。父親看到了,對他說:“‘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你會打傷它的,甚至會打死麻雀的。”父親拿起一隻被打死的麻雀,用手術刀解剖了麻雀,說:“我給你講講,這是肝,附在肝上的這個小黑點就是膽……”父親詳細地給他講了麻雀各個內髒的位置和作用。這就是他生平第一堂生理解剖課。

就這樣,在家人的引導下,陳中偉這個頑皮的小男孩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學到了一些醫學衛生方麵的基礎知識。後來,他走上了醫學之路,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有人問陳中偉,當他回首輝煌的醫學之路時,哪段經曆對他影響最大。陳中偉談到除了他童年接受醫學熏陶,立下宏願:長大當醫生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裏人能正確對待他小時候的“頑皮”,並給予了恰當的引導,促使他最終走上了醫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