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就是這樣。
所以我做銷售七年,也是從無知到懵懂,從能會一點,到自己主動去學更多,最後和強者齊肩,到完成對所有對手的超越,這裏除了不懈努力就是積累和創新。
我被小人詬病和開除後,他們一群人以為可以得到現成的一切,幾個大學生事實上是一事無成。公司不久關門。
因為能力他們不具備,市場他們不太懂,客戶對他們不認可,業務他們不熟悉,坐在我的位置上也不是個樣子而已。
所以我人一走,其實帶走的也是我的能力,他們是偷取不了的事實。
這種能力隻有自己去具備,別人如何埋汰你,打擊你其實都毫無卵用。
但是你的自信都沒有了,能力也就跟著沒有了。
-
我們麵對很多挑戰者時,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處在一個起跑線上,誰最先放棄了,就等於是承認自己毫無能力和可能。
人應該是不服輸的動物,我們的祖先沒有大象的強大身軀,也沒老虎獅子的凶狠,更沒有狼群的一種力量。
但是人類最後征服了地球,我們用的就是一種能力,不斷認識自然環境,克服各種危機的能力。
我們用創造打敗了那些強大的動物,使得它們畏懼人類,遠離人群,這既是因為我們人類的一種強大能力的展現。
那麼把一種不可能變成可能,把一種逆境變成順境,這本身就是能力。
人存在的本身價值,其實不分能力大小。
我們不能說成天為人們做飯的廚師它沒有價值和能力,他不比戰鬥英雄那樣偉大。
其實我們實行自己各種價值和能力的地方很多,有能力的可以各領域去各自展現自己,這個並沒有限製誰。
前提是能力必須是正麵的東西,體現的要是對身邊的人群有價值和意義的東西。
隻是有一點要提醒的是,選擇自己的能力培養時要避開自己的缺憾領域。
比如記憶力不好的最好不要選修外語和文學,你可以在數學和化學領域去發展,畢竟外語、文學,需要的大量語言句法的記憶,相反也是一樣的。
人類要揚長避短,每個人充分的去發展自己的優勢。
這其實最後提到的還是教育體係的一個問題。
它像是隆隆開過的聯合收割機,每個學生都是按照一排一行的教學方式而來的。這裏不談科學,隻是簡單的在做一個教育統一,最後分數最高的就是好學生,能得到晉級。其實這種教學早就過時了,我們能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學科,得到自己優勢的領域去學習,這樣,未來的科學家,藝術家,和運動健將才不會被埋沒。
在中學時代我是被認為毫無文學素養,動筆不能寫任何東西的中國學生,可是踏入社會後,我的積蓄都用來買了書。在十年後,我在科普雜誌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被高中老師看到名字後,他對身邊的同學也是發表了這樣的感慨:人不能看一時,還真的要看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