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二年級音樂上冊中有一首歌曲《共產兒童團歌》,該歌曲具有鼓動性的歌詞和號召性的音調,表達了共產兒童團員美好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十分具有教育意義。但是當孩子們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覺得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也不理解歌詞。於是我讓孩子們觀看電影《紅孩子》片段(不出現歌曲),讓學生描述:兒童團員們在幹什麼?然後,再看配上出現了歌曲的電影片段,說說有了這首歌後有什麼感覺。當進入特定情境後,學生深受感染,然後再鼓勵學生有感情地跟隨錄音輕聲學唱。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曾說過:先要入境,方能入情。通過創設情境,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情感上激起學生與教材的共鳴。根據這一理念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紅孩子》電影為學生創設出情境喚醒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達到德育的效果。
三、開展活動,深化德育
德育的手段、範圍很廣泛,教師不能僅僅限於課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鍾,而應該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作為教師,應學會引領學生親身參與到現實生活中,通過親身實踐,去體驗、感受學習他人高尚的情操對個體素養的生成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經常開展文娛活動,利用集體化音樂教育,熏陶學生,深化德育。
我校開設了特色社團,比如舞蹈社團、合唱社團、器樂社團等。我們製訂階段學習目標,讓學生養成刻苦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如在合唱比賽,特別講究整體性,要求自我和集體的統一性。因此,教師就要教育隊員樹立全局觀念、整體意識,注意團結協作,配合默契。隻有如此才能達到旋律、節奏、音準、速度、力度等的和諧統一。
另外還可以利用大型文藝活動,教育學生。比如我們學校經常積極參加上級有關部門組織的合唱、合奏、舞蹈比賽,每當外出活動時,教師就要教育學生注意言談舉止,維護學校形象,在比賽中要發揚為他人著想、從集體出發的風格。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奮發向上的精神。前段時間我校的合唱隊和舞蹈隊又一次到市裏參加一場《藍天下的至愛》大型文藝演出,學生們在活動中深受感動。這些不同形式的文藝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藝術美感享受中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寓教於樂。
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潛移默化滲透德育的思想,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善於“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用實際行動感化、熏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隻要我們學會引導學生自己去思索、發現、挖掘育人因子,那麼德育之花就會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美麗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