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兩代人的25個好習慣(1 / 3)

“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這是教育家的一句名言。在主持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研究中”,為了推廣好習慣,我和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們合作,參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設計了兩代人的25個好習慣。之所以為成人也提出了培養好習慣的建議,是因為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才是最佳的選擇,父母身教重於言教是最好的教育。

一、愛國守法篇(成人部分)

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成人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一。

愛國是人們發自內心深處的對祖國的摯愛。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的神聖職責和義務。對祖國的熱愛使人們團結奮進。國旗、國歌和國徽是一個國家的重要標誌和象征。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自己國家的國旗、國歌和國徽。

鮮豔的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國的國歌。五星紅旗已成為團結每一個中國人的旗幟,義勇軍進行曲已成為激勵每個炎黃子孫的樂曲。當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的時刻,有多少中國人為之熱血澎湃。人們對五星紅旗的歌頌表達了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樣:“你與太陽一同升起,你與共和國血脈相連……”;“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熱愛國旗、國歌和國徽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自覺行為。

然而,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場合,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不太文明的行為。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的時候,當五星紅旗升起的時候,有人不注目行禮,有人在竊竊私語,有人在打鬧嬉戲……當然這並不能說,這樣的人不愛國。但是,在這樣的嚴肅場合,這樣的行為是不合適的。

要杜絕這些不文明現象,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即:隻要不受客觀條件限製,當升國旗、奏國歌的時候,應該自覺肅立行禮。為此,建議廣大朋友做到:

舉行升國旗、奏國歌或降國旗儀式時自覺肅立行禮;

唱國歌時,聲音洪亮有力,準確流暢;

愛護國旗、國徽,不把國旗、國徽當玩物;

發現有人蓄意破壞國旗、國徽,應及時予以製止;

不用國歌的曲調填寫別的歌詞或唱別的歌詞。

關心時事,每天讀報看新聞是成人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二。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是當代每個中國人的曆史使命。要建設一個繁榮、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需要每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但這並不等於說,每個人隻要幹好自己的工作,別的事情就可以不關心了。我們還應該時刻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大事,關心社會熱點問題,關注國家的命運和前途……

21世紀是個信息時代,也是一個學習化和全球化的時代,社會各個領域的變化非常迅速,這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時刻了解和掌握相關的信息和變化。

為了迎接21世紀的挑戰,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我們有必要養成每天讀報看新聞的習慣,及時了解身邊發生的重大事情,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大事,了解國內國際局勢,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為此,建議廣大朋友做到:

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了解每日重大新聞事件,比如收看新聞聯播,收聽新聞廣播等;

經常參與重要新聞的討論;

關心自己所在單位或地方的重大事件;

積極參與自己所在單位或地方的重要活動;

積極參政議政,對社會生活的重大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愛護文物,旅遊觀光不“留名”是成人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三。

近年來,旅遊觀光日益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時尚選擇。外出旅遊觀光也為大家所喜愛。然而,在一些遊客中,四處“留名”的不文明現象隨處可見。在幾乎所有的著名景點都能發現大量的“王”或“李”或“張”或“到此一遊”等諸如此類的“留名”。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已經多次被曝光,但是仍然得不到杜絕。在有些人身上這種行為幾乎成為一種習慣,凡是每到一處,都要留下自己的姓名,以告喻天下的人,並樂此不疲。這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不僅破壞了景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我們民族的形象。難怪一些外賓在中國旅遊觀光中,看到這些現象時,總是搖頭說:“唉,CHINESE(中國人)。”

一些到國外旅遊的國人甚至還將這種習慣“出口”,以至於某些外國旅遊管理機構不得不樹立標牌予以警示。據一些媒體報道,在東南亞的某些國家,一些重要的旅遊點,樹立有中文警示牌,告訴某些來此旅遊的中國客人不要這樣,不要那樣。有從國外旅遊歸來的國人,每每談及此事,總是嗟籲感歎。有人甚至說,一看到這些標識牌,就會聯想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那種感覺是苦澀的。這種事情發生在今天的某些中國人身上,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作為文明古國和旅遊大國的一員,我們應該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即:自覺地保護各種文物古跡、風景名勝和公共設施。為此,建議大家做到:

不在任何風景名勝地、曆史遺跡、公共建築物上任意塗寫亂畫、簽名留言;

愛護景區環境,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方;

愛護公共設施;

峴到損害文物、古跡、風景和公共設施的不良行為及時予以製止。

遵紀守法,主動照章納稅是成人愛國守法好習慣之四。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一項重要的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製國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知法守法,用法律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利益的驅使或別的原因,一些人不照章納稅的現象比較突出。稅收是一個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它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因此,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光榮職責和義務,每個人都應該按照有關規定和自己的實際收入,照章納稅。

我們應該成為現代社會的好公民,養成遵紀守法,主動照章納稅的好習慣。為此,建議大家做到:

主動學習稅法及相關法律知識,了解有關規定;

如實申報個人財產情況,自覺照章納稅;

依據國家法律的有關規定,按時繳納個人所得稅,車牌稅等需要個人辦理的各種稅款;

遵守國家法律,遵守財政稅收政策和製度;

清清白白做人,不做法律法規禁止的事情。

依法行事,用法律保護自己是成人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五。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農民進城務工,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某些地方經常發生打工者合法權益被侵害的事件。由於缺乏必要的法製觀念和依法行事的習慣,許多人忍氣吞聲,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一些個別的被侵害者甚至采用以惡製惡的方式,進行報複,結果使自己反而觸犯了法律,釀成悲劇。這些做法是令人痛心的。廣大務工者應該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前不久,南方的某個城市的發生過一起務工者人身權利集體被外企老板侵害的惡性事件。由於該企業外國女老板懷疑員工有偷竊行為,就令人強行對在該企業工作的員工進行集體搜身,並強迫他們集體下跪。事情發生後,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遭受侵害的員工拿起法律武器,將外企女老板告上了法庭,用法律維護了自身的權益和尊嚴。

為了保護每個公民,我國製定了許多法律規定,諸如憲法、民法、經濟合同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這些法律,為每個公民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也為維護自我的正當權利,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武器。

大家在遵紀守法、依法行事的同時,也要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養成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習慣。為此,建議大家做到:

主動學習和了解經濟合同法、勞動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知識;

了解並熟悉我國主要的司法機構;

在權益遭受侵害時,切勿以惡抗惡,而要冷靜思考,及時尋求法律援助和法律保護。

愛國守法篇(兒童部分)

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是兒童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一。

在一些重要場合和重大的國際比賽中,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和奏響嘹亮的國歌的時候,相信每一個中國人都會為之驕傲。但是,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些人在這個莊嚴的時刻,還在嬉笑打鬧或者隨意走動,這樣的行為顯然是不好的習慣,是對國旗國歌的不尊重。國旗、國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象征,要做一個合格的中國公民,就要維護國家榮譽,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

因此,小朋友們應該從小養成尊敬國旗國歌的好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肅立、脫帽、行注目禮。

唱國歌要做到精神飽滿,聲音洪亮,準確流暢。

在國旗下講話時要肅靜,不要嬉笑玩耍。

降國旗要和升國旗同樣對待,要立正、行注目禮,不隨便走動。

如果你經過某個地方時恰巧遇到了升國旗奏國歌,要和在學校時每個星期升國旗日一樣對待。你可以安靜地站住,麵向國旗行注目禮。

如果你正經過路口等不安全地帶時,聽到了國歌聲或看到了國旗升起,要及時選擇安全地帶肅立。

關心時事,每天讀報看新聞是兒童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二。

新聞和時事對我們有什麼用嗎?表麵看來好像真的沒有什麼用,它無非是告訴我們阿拉法特官邸被包圍了,美國發生恐怖事件了,中國人大、政協兩會召開了,世界杯激戰開始了等等。所以有的少年朋友不愛看新聞,也不關心時事,隻要有遊戲玩就行;有的父母不允許孩子看新聞,覺得那都是浪費時間、管閑事,有時間還不如好好學會兒數學英語。但是,新聞卻告訴我們,世界上正在發生著什麼,什麼事情是最重要的。這些事件似乎離我們很遠,可我們國家、我們生活的城市、我們的學校以及我們個人的許多想法都是在這些大背景下形成的。

一個熱愛祖國,關心世界的人,怎能不關心天下的變化呢?所以,作為現代小公民,少年朋友應當養成關心時事,每天讀報看新聞的好習慣。關心時事使我們與世界保持聯係,了解時事是現代人生活的重要內容。

每天抽取一些時間看報、看電視、聽廣播或在網絡上了解重要新聞。

挑出有關的內容和父母、老師、同伴進行討論。

分清訊息和信息。訊息是指所有傳到我們耳朵裏的東西,無論對我們是否有用;而信息則是指對我們有意義的、有用的東西。報紙、電台、電視台、網絡等媒介每天都發布大量的新聞,但這些新聞未必都會對我們有用。少年朋友要學會選擇,重點了解對自己有意義的時事。

經常和夥伴或父母交流信息,做到信息共享。

愛護文物,旅遊觀光不“留名”是兒童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三。

在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市有個五塔寺,建於1727年(清雍正年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裏有個著名的“五塔”,塔高16.5米,五個方形小塔端坐於高大的塔身之上,因塔體從上到下共雕刻了1600多尊佛像,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千佛塔”。這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但是,一些缺少公德的遊客卻在上麵信手塗鴉。塔頂門樓的古牆壁成了遊客們的“簽到簿”和“留言冊”,上麵密密麻麻刻滿了“到此一遊”、“幸福平安”、“心想事成”等字樣。

這樣的“風景”不僅五塔寺有,幾乎全國各地的旅遊景點都可以看到,甚至一些國外的景點也用中文立起了警告的牌子,但此類做法仍然屢禁不止。文物一旦破壞,損失不可彌補,少年朋友應該養成愛護文物、公物的好習慣,每到一地都應自覺愛護文物古跡和景區的花草樹木,不在景區、古跡上亂刻亂塗。

有些景區內有留言簿,如果要留下你對風景區的感想,可以寫在指定的留言簿上。

你還可以把自己的旅遊感想寫成日記或短文。

可購買旅遊地點的紀念品來紀念自己的旅遊生活。

把對家人、朋友、自己的祝福寫在明信片上寄出。

愛護風景區的環境,垃圾不亂丟是兒童愛國守法好習慣之四。

“新疆人事人才信息網”以及多家大型企業網站曾多次受到電腦“黑客”的攻擊,並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很壞的社會影響。當警方接到報案並迅速偵破案件時,驚訝地發現,多次攻擊這些網站並刪改網頁的“網絡高手”居然是一個年僅17歲的學生張某。張某因為生病休學在家。孤獨的他將電腦作為自己最好的朋友,天天泡在電腦上。在“網上衝浪”中,他訪問了有關“黑客”的網站,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中下載了一些“黑客”程序。

利用這些“工具”和不低的技術水平,他很快找到了一些設置有漏洞的網站並進入。張某起初還沒有惡意破壞這些網站的意思,他給這些存有漏洞的網站留言,告訴他們:“你們的係統有漏洞,請跟我聯係。”張某留下了自己的郵箱地址,期待這些網站的管理員們能夠重視自己的留言,並及時與自己聯係。可是,張某不僅沒有收到回信,一些網站還刪除了他在網站的留言。張某繼續留言、等信,依然沒有人理他。他感到很惱火,索性“黑”了這幾家把自己的建議不當回事的網站。結果,張某因此而違法。當民警問及張某充當“黑客”的緣由時,張某回答:“因為我有病,身體不如別人,學習也耽誤了,想在計算機上顯示比別人聰明,顯示我自己……”

少年兒童要做遵紀守法的小公民,就要培養自控能力,不該做的事情絕不去做。

培養自己的控製能力,遇事情要多想想是否合法再去做。有些少年違法犯罪,事後往往非常後悔,認為自己是一時沒有控製住。

不抱僥幸心理。有的人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心裏卻想著“就一次”,結果犯了法。

多學習法律知識,尤其是要了解與一些新事物相關的法律知識,學法才能懂法,懂法才能守法。

依法行事,用法律保護自己是兒童愛國守法好習慣之五。

劉力是某縣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曾多次被同校的打架大於張燦攔截。一次,他和幾個好朋友說起這件事情,好朋友劉威、徐虎說他們也都挨過張燦的打。幾個人越說越氣憤,就決定大家一起教訓張燦一下。可是怎麼教訓他呢?他們各有想法:一個說要趁天黑的時候截住張燦,嚇唬他一下;一個說要帶把刀子好防身用……

夜幕降臨了,3個小複仇者帶著彈簧刀在路上等著張燦,此時,張燦正一臉凶橫地走過來。張燦看見劉力,就說:“喂,帶錢了沒有?給我70塊錢!不然……”說著,從背後拿出斧頭架在劉力的脖子上。劉威、徐虎一看慌了,忙亂中掏出準備好的彈簧刀向張燦的背部刺去……結果,張燦喪命,3個複仇者也觸犯了法律。

事後,劉力、劉威、徐虎都很後悔,他們說自己因為長期受欺壓才想到了“以牙還牙”,但是卻沒有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如果能早點養成依照法律行事的好習慣,也不至於釀成今天的大錯。

我們生活在法製的社會裏,依法行事是每個公民保護自己的重要方法和良好習慣。少年朋友要保護自己,就要多學法,依照法律程序辦事。當你遇到不公平事情的時候,要想到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及時了解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法律知識,如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網絡管理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

頭腦中時刻有法律這根弦。遇事情不要著慌,要想想哪些法律可以保護自己。

當你的利益被侵犯的時候,請與父母、老師談談,獲得他們的幫助。二、敬業奉獻篇(成人部分)

認真負責,敢於承擔責任是成人敬業奉獻好習慣之一。

我國是廣大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每個公民都應該具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我們每個人都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發揮著自己的作用。無論我們在什麼崗位上,無論我們扮演什麼樣的社會角色,都需要我們承擔一定的責任。領導需要承擔領導責任,公安人員負有維護社會治安的責任,醫務人員負有治病救人的責任,教師負有教書育人的責任,科學家負有科學研究的責任,藝術工作者有創造優秀藝術作品的責任……社會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需要每個人都自覺地承擔自己相應的責任。責任感和責任心是每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某些人不負責任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有的領導幹部玩忽職守,不履行自己的職責,而釀成某些重大的事故,給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有的執法人員執法不嚴,對犯罪分子和社會醜惡現象聽之任之,而導致社會治安出現某些問題;有的質量檢測人員不認真檢測產品質量,而讓一些不合格產品進入消費市場,使某些消費者因為產品質量問題而遭受意外的傷害;有些文化藝術工作者不負責任創作出一些低級庸俗的作品充斥文化市場,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要盡量地消除這些不良社會現象,需要我們每個人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責任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認真負責,養成凡事認真負責,敢於承擔責任的習慣。為此,建議廣大朋友做到:

對自己承擔的工作認真負責;

在業務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

勇敢麵對錯誤和過失,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

毅力頑強,每件事情有始終是成人敬業奉獻好習慣之二。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取得人生的成功。成功依賴諸多因素。從個人素質看,有毅力,能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學習和工作上。“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些廣為人知的名言警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任何一項重大成功的取得,都需要我們付出辛勤的勞動,堅持不懈。馬克思為了研究政治經濟學,撰寫《資本論》,花了整整30年。他在英國倫敦的時候,幾乎每天從早7點到晚7點都在大英圖書館裏讀書,時間長了,在他的座位下麵磨出了兩個深深的足印。這種持之以恒,毅力頑強的作風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持之以恒。社會主義建設就像是一場接力賽,需要許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奮鬥。廣大青年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生力軍,肩負著繼往開來的曆史重任。這需要我們保持持久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心。隻要我們一貫地勤奮學習,踏實工作,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們的事業就大有希望。因此,我們每個人應該養成“毅力頑強,做事情有始終”的良好習慣。在此,建議大家做到:

說話算數,說了就要做;

自己負責的任何事情都能堅持到底;

遇到困難和挫折不退縮;

堅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事業追求。

熱心公益,誌願活動常常做是成人敬業奉獻好習慣之三。

近些年來,各種形式的誌願活動在我國蓬勃開展起來。熱心公益事業,參與自願者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這是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和國民素質提高的重要標誌。在各種重大的自願活動中,廣大青年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環境保護中,在重大體育比賽中,在支援貧困地區建設中……廣大青年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希望工程”、“扶貧接力計劃”、“保護母親河行動”、“三下鄉”……已成為富有時代氣息的名詞。公益事業和誌願性活動越來越得到社會的認可,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悉和接受。公益事業和誌願活動的生命力會越來越強。

熱心公益事業,參與自願活動,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質。廣大青年是社會生活中最富有朝氣和活力的群體,熱心公益,參與自願性活動,應該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作為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應該養成“熱心公益,經常參與自願活動”的習慣。在此,建議大家努力做到:

關心公益事業,樂於助人;

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積極參與自願活動;

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創建文明社區;

樹立服務意識,為他人提供方便。

追求效益,凡事算成本是成人敬業奉獻好習慣之四。

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一大重要目標。市場經濟注重競爭和效率。樹立競爭觀念和效率意識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所謂效率簡單地說就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比率。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會用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占用一定的資源。誰投入的越少,占用的資源更少,而產出的越多,其效率就越高,在市場競爭中就會處於有利地位。因此,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當合理地使用我們的資源,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把成本盡量降低,提高效率。當然,這並不是要求我們像惟利是圖的商人那樣,斤斤計較,而是要做到做事情心中有數,提高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

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參與市場競爭,更大地實現自我價值,我們應該養成“追求效益,凡事計算成本”的習慣,提高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效率。在此,建議大家做到:

做事情有計劃;

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勤於思考,做事講究方法;

勇於競爭,實現自我。

終身學習,學用結合長本領是成人敬業奉獻好習慣之五。

“知識就是力量。”英國哲學家培根的這句名言,已為曆史發展所證明。但是,就個人而言,知識要成為力量,其必要的前提是學會知識,同時能用這些知識。否則,知識隻能是“死知識”。學習了知識,而不能運用,就是魯迅先生說的“空頭的學問家”。我們應該掌握知識,同時又能靈活地加以運用,做到學用結合,才能提高我們自身的能力,把知識轉化成力量。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信息經濟時代,知識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最為重要的推動力量。知識經濟時代,必然要求人們終身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機構,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廣大青年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因此,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有必要養成一種好習慣,即:“終身學習,學用結合”的習慣。在此,希望大家努力做到:

堅持學習,及時“充電”;

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

勤於動手動腦,敢於發明創造。

敬業奉獻篇(兒童部分)

責任為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兒童敬業奉獻好習慣之一。

小明是個很惹人喜歡的孩子,大大的眼睛,高高的個子。但是,一提到小明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父母和老師都搖頭。小明是獨生子,從小就生活在比較優越的家庭環境中,缺乏必要的生存鍛煉。盡管快12歲了,但大多數應該自己去做的事情他都不願意去做。甚至有的還不會做。他害怕一個人睡覺,每天起床都得有人叫醒,不敢一個人到外邊去玩,不會到商店去買自己需要的東西,作業做不了就請家裏人代勞,學校組織到離家遠的地方活動,總是哭鼻子……

廣大小朋友是成長中的小公民,從小就應該樹立責任意識,培養責任感,學會自立自理。為此,少年朋友應該從小就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不斷增強自身的各種能力,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在此,建議廣大小朋友堅持做到:

日常生活不依賴別人;

在學習上,獨立完成作業,獨立思考;

在家裏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

愛護公共財物,見到損害公共財物的現象敢於製止。

毅力頑強,做事情有始終是兒童敬業奉獻好習慣之二。

我國古代的著名詩人李白小的時候,特別聰明活潑,同時也比較淘氣和任性。做什麼事情,往往憑著一時的興趣,有興趣的時候就做一點,沒興趣了就拉倒,所以他做的很多事情往往有始無終,半途而廢。有一天,李白與幾個小夥伴到一條小溪邊玩耍。他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坐在小溪邊的一塊大石頭上磨什麼東西。他走近一看,原來老奶奶正用力地在石頭上磨著一根碗口大的鐵棒。李白感到很奇怪,就問老奶奶磨鐵棒幹什麼用。老奶奶就告訴他說,她要把鐵棒磨成一根繡花針。李白覺得老奶奶在開玩笑。但老奶奶告訴他,隻要每天都堅持磨,時間長了,就會磨成針。李白還是將信將疑。後來,隻要他去小溪邊玩耍都能看到老奶奶在那裏磨鐵針,從來沒有間斷。老奶奶的言行,使李白深受感動,同時也讓他明白了要取得成功必須要有恒心、有毅力的道理。從此,他發奮讀書,最終成為我國曆史上偉大的詩人。

追求成功是每一位少年朋友都有的夢想。但是,任何成功的取得都需要有毅力、有恒心,把每一件事情從頭到尾都做好。因此,小朋友應該從小養成“做事情有始終”的良好習慣,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在此,建議廣大少年朋友做到:

遇到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不退縮、不逃避;

做任何一件事情,有恒心,有毅力,不拖遝;

嚴格要求自己,在學習上刻苦鑽研,積極進取。

關心集體,好事常常做是兒童敬業奉獻好習慣之三。

小鬆12歲,是小學六年級學生。他是一個老師、父母、鄰居、同學都喜歡的人。他不但學習成績好,而且十分關心集體,經常做好事。鄰居的張大爺一提到小鬆,就讚不絕口。張大爺腿有殘疾,家裏沒人照顧,小鬆就經常主動攙扶張大爺上下樓,還幫大爺買東西,拿報紙等。在學校,小鬆經常為大家服務,誰有了困難都會找他。上次,通過競選,小鬆被同學們推選為“學生校長”,協助校長為全校同學服務。在小鬆的帶領下,同學們對學校的衛生、體育設施、食堂等進行了“檢查”,發現了許多平時被忽略的問題,為同學們創造了更加優美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小鬆等一大批同學的帶動和影響下,學校出現了大家都主動關心集體,經常做好事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