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肯定是我哪裏做得不好!——讓孩子懂得自我反省(1 / 1)

《論語·裏仁》中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就是說,見到德才兼備的人要向他看齊,而見到沒有德才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缺點。一個人之所以能不斷地進步,就是因為他能夠不斷地自我反省,能找到自己的缺點或不足,然後加以改正。

懂得自我反省的孩子往往能及時糾正自己的不良言行,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而且能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做到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我,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從而在人際交往中無往不利。而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孩子,尤其是一些靦腆害羞的孩子,因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敢承擔責任,遇到事情不懂得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便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樣的錯誤。

要讓孩子走出害羞、內向的陰影,真正成長起來,我們就要重視對孩子的自省教育。

孔子很注重對學生的自省教育,他在給曾子講什麼是勇敢時,說過:“最大的勇敢是:當反省自我的時候,發現正義不在自己一方,那麼即使對方隻是普通百姓,也不會去恐嚇他,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勇敢;當反省自我的時候,發現正義是在自己一方,那麼即使對方有千軍萬馬,也要勇往直前!”

而曾子也謹記孔子的教誨,每天都不忘反省自我,他曾說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也就是說,曾子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信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溫習了?正因為這樣,孔子認為曾子能夠繼承自己的事業,因此特別注重傳授學業於他。

由此可見,懂得自省的孩子是勇敢的,他敢於發現錯誤,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如果我們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自我反省的習慣,孩子就不會成為一個害羞怯懦的人。這樣,他在人際交往中就會表現得遊刃有餘。

用正確的態度引導孩子反省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正是我們引導他進行自我反省的好時機,但是也要注意我們的態度,態度不正確不僅無法讓孩子反省,還會收到反效果。比如,孩子犯錯後,我們用粗暴的態度打罵孩子,隻會引起他的反感,而一些比較靦腆害羞的孩子,更是被我們的打罵嚇得自怨自憐,根本想不到要反省自己的錯誤。

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犯錯後,不要大聲斥責孩子,或是急著指出他的錯誤。我們可以先把孩子冷落在一邊,不去理睬,保持沉默、靜候的姿態。孩子通過我們的態度,就能逐漸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性,當孩子受不了我們靜默的態度,主動向我們承認錯誤時,我們應該給他改正的機會,讓他能在自我反省後,立即改正自己的錯誤和缺點。

教孩子學會總結經驗教訓

事實上,總結經驗教訓就是孩子對自己行為的一種反省方式。比如,孩子最近成績退步,很多媽媽可能會這麼說:“不是早跟你說過,讓你學習認真點嗎?你不聽,現在吃到苦頭了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說的就是你!”但我們這麼說隻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但是,如果我們這麼說結果就不一樣了:“為什麼最近成績會下降呢?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如果用媽媽平時跟你說的方法去做,結果會不會不一樣?”這樣就能引導孩子主動總結經驗教訓,他會想:因為我沒聽媽媽的意見,上課不認真,所以學習成績退步很多,那麼,我用媽媽教給我的學習方法是不是更好呢?還有沒有更適合我的學習方法呢?……

當孩子習慣了遇事總結經驗教訓後,他就學會了自覺進行反省,這對他以後待人處事都有很大幫助。

告訴孩子應該反省的內容

我們要孩子多進行自我反省,但應該反省一些什麼呢?曾子在說到自我反省的時候,曾提出了三個標準,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也就是分別從做事、交朋友和學習這三方麵來進行自我反省。

我們也可以像曾子那樣,為孩子製定幾個方麵的標準,然後再引導他根據這些標準來反省自我。當然,具體製定哪方麵的標準,就要看孩子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了。比如,孩子比較懶惰,那我們可以按照“有沒有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和“有沒有努力學習”來作為孩子的自省標準;孩子內向、冷漠,我們可以按照“關心、孝敬長輩”、“熱心幫助同學和他人”來作為孩子的自省標準……

我們可以將這些自省標準列在紙上,並貼在門上,每天與孩子一起一條一條地反省,也可以讓他用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完成情況,然後經常拿出來翻一翻,這樣一定能讓他有所感悟,而孩子的反省習慣也能慢慢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