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係統在構建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三點原則:其一,可靠性原則。這是該係統設計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係統應當由平台實現服務器運行狀態的監控,一旦主服務器發生故障時,能夠及時切換到備用服務器上,確保服務始終不間斷;其二,開放性原則。係統應當在各層次上實現開放性,軟硬件的運行環境也必須符合開放的工業標準和網絡架構,同時曆史數據和通信也應當處於完全開放狀態;其三,國內與國際標準。係統應當采用標準的商業數據庫係統,並支持標準的SQL數據庫語言,同時還應遵循ISO-OSI網絡參考模型,並采用標準的TCP/IP網絡協議。此外,在數據通信方麵應具備符合國際標準的ICE61850傳輸規約,並且還應符合國內頒布的DL係列標準。
2.3 關鍵技術
2.3.1 分布式電氣化監控。係統采用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並借助非線性補償測量、嵌入式多智能體以及分布式故障診斷等技術,有效解決了工業企業用電設備智能化監控保護和電氣控製在企業配電所以及生產車間的就地分散,從而實現了設備用電電能的自動調節和安全保護以及用電能耗自動測量等功能。係統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通過多種傳輸方式傳給通信服務器,確保了企業通信網絡的靈活性,對於一些複雜的工業企業而言,可采用周期短、組網方式靈活的無線通信,同時應考慮能夠能量管理的實時性要求,采用現場CAN總線,並借助一體化的智能測控和保護裝置對耗電設備進行信號采集,然後再通過傳輸介質,將數據信息傳給控製中心。
2.3.2 用電設備監控。利用直觀的圖顯功能,在電氣監控管理站便可再現企業配電設備實際運行狀態,具體包括實施狀態信息、設備曆史運行曲線以及電量潮流信息等,並且係統還具有相關的報警功能,對企業生產現場的設備動作、過負荷等情況會做出報警提示,對發生的故障問題可以快速、準確進行定位和排除,同時,係統還能按照配用電係統的實際運行情況,借助遠程控製開關對負荷回路進行調度,從而實現了電量峰穀時段的平衡,顯著提高了企業配電係統的運行效率。
2.3.3 電量統計與預測。在對配用點設備進行監控的基礎上,係統能夠對峰穀時段的電量消耗情況進行統計和計算,而且還能對整個企業電量平衡情況進行計算,同時進行負荷分析,進而得出企業的階段能耗情況,然後按照負荷曆史運行曲線,再結合企業預計的生產計劃,準確預測出企業未來一天、一周和一月的用電負荷需求,從而為生產安排避開峰穀時段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孫繼榮,王良勳.更適合於今後電力企業需要的分布式能量管理係統[J].電力係統自動化,2009,(2).
[2] 王歡,李長亮,王殿龍.工業企業EAM(設備管理)係統的設計與實施[A].全球化製造高級論壇暨21世紀仿真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4).
[3] 徐彬.電氣監控管理係統在皖能馬鞍山發電廠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0).
[4] 牛培峰,張維平.大型鋼鐵企業能量管理信息係統的框架結構及組成[A].2012年電力通信管理暨智能電網通信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2,(3).
[5] 馬保軍.現場總線在發電廠電氣監控管理係統應用中若幹問題探討[J].新疆電力技術,2008,(12).
作者簡介:鄒秋元(1966—),男,湖南祁東人,湖南衡陽二七二社區電氣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電氣能源節約和管理、工廠變配電技術、電氣自動化。
(責任編輯:趙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