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礦帶來的環境的惡化,采礦後的廢石到處堆放,占有大量土地,廢石、尾礦中有害的化學成分可能會滲透到地下水中,造成水汙染。並且廢石、尾礦中還有有害氣體,揮發到空氣中,造成大氣汙染。采礦後,會遺留采空區,如果不及時進行填充,會造成地表下陷,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采礦對地下資源的采集,造成地下水資源的動態平衡被打破,例如可可托海3號礦脈在改造疏幹排水係統後,境界底部由原來1096水平改為1076水平。
3 解決煤礦采礦技術應用問題的對策
(1)完善煤礦行業的製度,規範采礦技術的應用。煤礦采礦技術應用,必須遵循相應的規章製度,明確煤礦企業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像中國煤礦企業,分布麵廣,技術和規模參差不齊,煤炭資源有限,必須規範行業標準。另外,企業管理者必須充分了解采礦技術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任務,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念和經濟觀念,優化資源配置和人員調配。在明確了工作目標後,人人職責分明,做好自己的工作,在此基礎上,采礦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2)鼓勵創新,政策引導企業新技術的研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煤礦市場需求,煤礦開采必須在技術和設備上不斷創新。對於不願意投資去培養員工和增添新設備的企業,政府可以指定相應的鼓舞政策和一定強製性措施,獎罰並施,積極引導企業研究和發展新的技術和設備。雖然技術開發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過程,對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不可小覷,但是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政府對於企業研發新技術的鼓勵可以體現在:研發補貼、產權保護等。既是對研發企業新技術的認可,也是對研發人員勞動成果的尊重和保護。
(3)組織人員培訓,提高礦工綜合素質。優秀的高素質員工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員工的培養,回報不僅在經濟效益上,而且在社會影響力上。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離不開對員工的培養。定期組織員工進行采礦安全知識和采礦知識的培訓,並進行考核和績效激勵。目前我國的礦工的技能,主要體現在對工作的熟練程度上,在采礦中發生的意外,缺少相應的補救措施。培訓可以讓他們實踐結合理論,更加係統理解自己的工作環節。為了長期的發展,企業必須把員工培養成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員工隊伍,讓員工和企業一起成長。
(4)加快推進地尾礦混合填充料技術,建立地麵沉降塌陷災害預警係統。根據電子信息係統,測試廢石在充填體重的比例,並進行充填料水的滲透試驗,盡量減少填充脫水時間。根據全球定位係統,對尾礦中遙感圖像進行判斷,結合地址、采礦資料等分析,建立尾礦地麵沉降預警係統。從而防止事故發生,以廢石不出坑為原則、以安全生產為目的。
4 結語
煤炭產業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完善煤炭開采的製度,加強技術進步和人才的培養,才能使我國煤炭行業走向先進、科學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為煤炭行業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也提高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和綜合國力。
(下轉第93頁)
(上接第101頁)
參考文獻
[1] 陳田林.我國采礦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技術與市場,2011,(7).
[2] 鄭愛華,許家林,錢鳴高.科學采礦視角下的完全成本體係[J].煤炭學報,2008,(10).
[3] 薑波,陳何.我國地下深孔采礦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J].有色金屬(礦山部分),2008,(5).
[4] 唐國毛.淺談鄉鎮煤礦采礦技術與安全[J].民營科技,2012,(5).
[5] 王海青.鄉鎮煤礦適用采礦技術[J].吉林勞動保護,2010,(12).
[6] 令狐榮禮.淺議當代采礦技術發展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5).
作者簡介:韓飛(1984—),男,山東鄒城人,供職於山西平朔集團井工三礦綜采隊,研究方向:煤礦開采技術。
(責任編輯:文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