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導惜物的美德:女孩有時對不喜歡的食物(餅幹、麵包),會吃了一口就不吃,然後把它丟掉,父母若發現女孩有此行為,一定要馬上處理,告訴女孩:“爸爸、媽媽賺錢很辛苦,而你卻浪費丟掉,我們會很難過的。”或者找出一些圖片報道告訴女孩:“別的國家和地區有許多小朋友都沒東西吃,而你有吃卻不吃,實在太浪費了。”讓女孩知道愛惜財物是件美德。
031 化解女孩的嫉妒心,讓她學會欣賞別人
“哼,她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其他方麵比她強多了!”
這樣的話經常會從一些小女孩嘴裏冒出來,雖然她們嘴上這麼說,其實心裏還是酸溜溜的。
和男孩相比,女孩更容易產生嫉妒心理,因為女孩子更容易專注於一件事,並且好強,自尊心極其強烈。尤其現在的城市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大人們整天眾星捧月一般地寵著孩子,許多孩子都染上了“嬌”“驕”二氣,絕對不允許別人比自己做得好,也不願聽到誇獎別人的話,所以嫉妒早已成為女孩一種愈來愈嚴重的通病。
小茜和小文小學時就是好朋友,兩家之間隔著一棟樓,兩個人總是形影不離。
小學畢業後,她們一起考上了同一所中學,並且還進了同一個班級。兩個小夥伴更是整天膩在一起,晚上放學後也一起寫作業,有了喜歡的東西也喜歡和對方分享。
但是最近一段時間,小茜的媽媽發現,小茜似乎對小文有些反感,平時放學不和小文一起走了,作業也是自己一個人寫,也不去找小文玩了。有時候小文過來找她玩,她也是愛答不理的。媽媽感到很奇怪。
這天放學後,小茜又是獨自一人回來了,到家後,就不聲不響地回到自己的房間裏寫作業。過了一會兒,電話響了,媽媽接起來後,是小文打來找小茜一起出去玩的。
“茜茜,小文叫你一起出去玩。”媽媽叫小茜接電話。
“我不去,就說我正在寫作業呢。”小茜悶悶地說。
“茜茜,你怎麼了?”媽媽握著電話不知道該怎麼說。
“我都說了不去了,真煩。”
“對不起啊,小文,小茜她有點兒不舒服,今天就不去找你玩了,明天讓她過去找你好嗎?”媽媽隻好這樣告訴小文。
放下電話後,媽媽進了小茜的房間,小茜正在悶悶不樂的玩鉛筆。
“茜茜,你怎麼不理小文了,你們不是好朋友嗎?”媽媽和藹地問女兒。
“沒有呀,隻是我今天心情不好。哎喲,媽媽,你讓我一個人靜會兒吧。”媽媽隻好出去了。
晚上吃晚飯時,爸爸說:“小茜,聽說小文被評為‘市三好學生’了,怎麼沒聽你說過啊?”
聽爸爸這麼一說,小茜突然就放下了碗筷,一臉的不服氣:“哼,那有什麼了不起的!真是的,有了一點點的成績就到處炫耀……”
媽媽忽然明白了,怪不得小茜最近不理小文了,原來小文被評上了“市三好學生”,而小茜卻與此無緣,多年的好朋友之間出現了不平等。於是小茜因為嫉妒,而不願意與小文交往了。
希臘著名心理學家喬治·卡納卡基斯說:“其實嫉妒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反應,每個孩子都會嫉妒。”“孩子的嫉妒心理從很小的時候就會有所反應,而引起嫉妒的原因很多。在許多情況下,這種嫉妒甚至會達到折磨人的程度。”
英國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4個月的嬰兒就已經具有嫉妒心了。有人做過實驗,15個月的孩子,如果媽媽當著他的麵抱別的孩子,他就會有所反應,非要讓媽媽放下別人抱自己,並緊緊摟住媽媽,好像在說:“這是我的媽媽,不是你的。”
生活中我們發現,好多種情況都能使孩子產生嫉妒心:
比如,家裏來了別的小朋友,媽媽誇讚幾句或表現得親昵些,自家的孩子就會嫉妒,對外來的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態度。
如果別的小朋友有什麼好玩的玩具,自己沒有,心裏就會不好受。
兩個孩子玩遊戲本來好好的,一個孩子看別人搭積木搭得又快又好,自己卻怎麼也搭不好,他很著急,索性把兩個人的積木全都推了,“我搭不好,你也別想搭成!”
……
麵對這樣的情況,父母也無須煩惱,這時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擺脫嫉妒心理,使嫉妒朝良性方麵發展,比如欣賞別人的作品,虛心向別人學習,把趕上別人作為心中的目標,化嫉妒為動力等,讓孩子有進一步的提升,進而慢慢學會讚美他人。
要幫助孩子擺脫嫉妒心理,首先要了解孩子嫉妒的起因。
在了解孩子產生嫉妒的起因時,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要知道,孩子的嫉妒是直觀、真實甚至自然的,它完全不像成年人那樣夾雜著許多其他的社會因素,它隻是孩子對自己的願望不能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本能的心理反應。因此,當孩子顯露出嫉妒心時,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嚴加批評指責,更不要冷嘲熱諷。
當孩子在跟你訴說時,他正體驗著強烈的不快甚至憤怒,此刻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將自己的憤怒、不安、煩躁等和盤托出,希望有人能聽他訴說,並理解他、體諒他。
等你聽完了他也許是語無倫次的訴說後,你不必加以評論,相反地,你可以輕鬆地對孩子說:“哦,我還以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呢。”要知道,你的輕鬆和微笑可以有效地緩解孩子的嫉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