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鼓勵孩子勇於競爭(2 / 2)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為了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我不擇手段。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現在,讓我們來做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大蘋果!”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同時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在我們家裏,你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努力和代價!

雖然孩子在十八歲以前也要麵臨競爭,但這種競爭主要是學業上的競爭,競爭也很激烈,不過這種競爭卻不涉及學生彼此間的經濟利益,不產生實質上的利益衝突。然而十八歲以後,孩子將參與社會競爭,這種競爭主要圍繞利益博弈而展開,從競爭的規則到形式,都與在學校的競爭有很大的不同,這是一種“真刀真槍”的競爭,所以很多孩子一出校門,剛一參與這種競爭,很快就敗下陣來,因為他們根本不習慣這種競爭。由於在家庭和學校,他們基本上不必太為經濟或生存問題發愁,他們不需要為了每天的麵包到社會上去和人“爭、搶、拚”,父母保證了孩子的物質需求。正因為這樣,孩子一旦踏入社會,離開了他們熟悉的學校和家庭環境,往往對社會上新的競爭規則和環境很不適應,甚至根本無法適應。作為家長,他們一方麵要讓孩子了解這種社會上發生的生存競爭,另一方麵,還要幫助孩子形成敢於競爭的習慣。孩子的“爭強好勝”應被家長視為一種好的品質,加以積極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當競爭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那麼孩子不僅能承受競爭所帶來的壓力,還能成為競爭中的勝利者。

所以,在孩子即將踏入社會之前,應讓孩子參與競爭,使其敢於競爭,習慣社會的“叢林法則”,因為競爭的力量是巨大的。

[育子心得]

1平時多向孩子灌輸“敢於競爭”、“出人頭地”、“成功是在競爭中獲得”的思想,培養其生存危機感,強化孩子的競爭意識。

2在假期讓孩子到社會上自謀生路,多讓孩子感受一下在生存競爭中被淘汰出局的可怕後果。適當地讓孩子感受生存的壓力。

[名人語錄]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隻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愛爾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