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讓孩子體會到父愛(1 / 2)

第四十五章 讓孩子體會到父愛

家庭教育中,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母親所無法替代的。父親早期教育的參與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許多優秀的品質,會更好地促進孩子身體、智能以及性格的發展。

有一次,一位美國教師在演講會上,提供許多協助兒童克服懼怕的方法,並一一舉例說明,引起聽眾高度回響。會後,有幾位聽眾問道:“父親不盡責,所造成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教師解釋道:“就我的經驗和觀察,那些缺乏父親照料的孩子,如果母親或家人不能提供安全的愛,孩子較易自暴自棄,鬧事不讀書,沉淪於玩樂遊蕩而不能自拔,甚至犯罪。”

“怎樣才能補救呢?”

“我接過許多這類個案,發現他們所需要的不是專業輔導,而是一個關心他們、了解他們,肯花時間陪他們的父親。他們需要的也不是心理醫生,而是一個他信任和尊敬的男人。因此,要喚醒那些不盡責的父親,把他們從麻將桌上請回家,從燈紅酒綠中請回家,從超工時的工廠和辦公室裏請回家。要他們盡一份應盡的天職,做一件非做不可的良心事。因為孩子需要他的愛、陪伴和支持。否則,他們將會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失職的父親’的罪惡!”

“如果找不回來呢?或者他沒有父親呢?”

“找一個能代替失職(或缺席)父親的人,也許是老師,是一位愛心的義工或輔導員,給他關懷、支持和安全感。”

父母親的愛,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同的,是一樣重要的。盡責的父親更能給孩子安全感和自尊,這能使孩子自愛和自重。想想你作為一名父親,盡到了應盡的責任、付出了更多愛嗎?

你是否經常忙於事業工作上的應酬,而無暇陪伴孩子?

你錯過了許多孩子成長過程中令人難忘的具有紀念意義的瞬間,比如第一次說話,第一次走路等。

幼兒心理學家格塞爾曾指出:“失去父愛是人類感情發展的一種缺陷和不平衡。”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所做的大量調查表明:沒有父愛的家庭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孩子性格、心理的缺陷。所以,讓孩子感受到父親的存在,體會到父親對自己的愛,其意義在於使孩子有一種心理寄托,獲得安全感,健康地成長。

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都指出,在孩子成長中,父母因性別角色、社會分工、家庭分工的不同,應各自運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擔負起不同的教育任務。一般來說,母親偏重於生活和情感,父親偏重於精神和心理;母親強調穩定,父親強調創新發展;父親傳遞給孩子的是堅強、勇敢、承受力強等陽剛之氣,母親傳遞著細膩、嗬護、富有同情心等陰柔的一麵。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才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素質。相反,如果過分地強化或弱化某一方麵,都將影響孩子的心理成熟和性格完善。對於孩子而言,父親既是教育者,又是紀律執行者、社會化指導者。在很多家庭中,父親一般比母親受教育程度高,接觸社會廣,在家庭的重大問題決策上,更具權威,如果父親將孩子的健康成長時刻放在心上,就更利於把孩子培訓成適應社會所需的性格特點。此外,父親的嚴格要求,以及父親對事業的執著態度,對孩子的一生,將有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