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批評的話不宜多
首先,要耐心地加以指導。指導不同於嘮叨:嘮叨往往含有責怪、批評的味道,是一種反複的單調的刺激;而指導是親切的、言簡意賅的,它能啟發孩子獨立思考,幫助他們處理問題,使孩子情緒穩定、心情舒暢。聰明的父母從不去規定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而是放手讓孩子去做。如果沒有做好,也會耐心地幫他分析原因,鼓勵他不要灰心,盡力而為。學會尊重孩子也很關鍵。自尊心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如果自尊受到傷害,他們會產生心理障礙,如自卑感和對抗心理等。因此,父母必須時刻注意保護並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在生活中,注意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要寬容,要給孩子說話和申辯的機會。即使是批評,話也不宜多。有些父母“苦口婆心”,類似“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你怎麼就不能學學人家”之類的話一天要嘮叨好幾遍。絕大多數子女對這種說教式的談話都采取“緘默不語,心不在焉”的對策,而且覺得自信和自尊受到了打擊。
3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嘮叨,歸根結底,是不懂交流的表現。和孩子交流時要充滿愛心和親切感,態度和藹;時間最好選在吃飯時和睡覺前,因為這是孩子情緒最為平穩的時候。一個母親,她從孩子很小時,就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每天在孩子上床時都要問問他:“今天過得開心嗎?”孩子長大後,就形成了在睡前和父母溝通的習慣,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也願意告訴父母。有了這樣的感情基礎,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議和忠告,也用不著父母再費力地嘮叨了。
最後要提醒父母,對孩子講話也要經過大腦過濾,要講在點子上,不要信口開河。說出去的話、下達的命令要算數,不能出爾反爾。
[育子心得]
1注意傾聽孩子說話,盡量避免嘮叨。
2孩子說話時注意孩子的動作,並重複孩子的話。
[名人語錄]
對於稍年長的孩子,父母可以通過“悄悄話”的形式囑咐他,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樂於接受這種“溫和式”的教育方法。
——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