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注重孩子說謊的動機,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教育孩子誠實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內容,要想孩子誠實,應該從平常小事抓起,而不應等到發現孩子說謊之後來補救,做父母的應當允許孩子犯錯,但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分析犯錯的原因,幫助孩子克服說謊的毛病。
列寧,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人,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創始人。
列寧從小活潑好動,所以常常把家裏的東西弄壞。他8歲的時候,母親帶他到姑媽阿尼亞家中做客。活潑好動的小列寧一不小心,把姑媽的一隻花瓶打破了,隻是當時沒有人看見。
很快姑媽發現了碎花瓶,便問孩子們:“誰把花瓶打破了?”孩子們都說:“不是我。”
小列寧因為在姑媽家做客,怕說出實話會遭到姑媽的責備,所以他也跟著大家大聲回答:“不——是——我!”
可是,他的表情沒逃過母親的眼睛,母親斷定花瓶是小列寧打碎的。因為小列寧特別淘氣,在家裏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每一次小列寧都主動承認錯誤,從不撒謊。
列寧的媽媽在想:這不是一件小事,該怎樣對待小列寧撒謊這件事呢?當然,直接揭穿這件事,並且嚴厲地處罰他是最省事的辦法。但是列寧的媽媽沒有這麼做。她要想辦法教育列寧犯錯誤後要勇於承認錯誤,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於是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在很長時間內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但是她卻利用給列寧講故事的機會,專講各種各樣誠實守信的故事。這樣做的目的隻有一個:等待著兒子的良心深處萌發出對自己錯誤行為的羞愧感。
從此以後,列寧的媽媽明顯地感覺到,列寧不如以前活潑了,似乎是有什麼鬱悶的事在折磨他。
這天晚上,媽媽又像往常一樣,一邊撫摸著小列寧的頭,一邊給他講故事。不料小列寧突然哽噎地大哭起來,傷心地告訴媽媽:“我撒了謊,並且欺騙了阿尼亞姑媽,姑媽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但是我沒有承認是我幹的。”聽著兒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勸慰他,說:“好孩子,你是好樣的,這沒什麼,勇於悔過就是好孩子。趕快給阿尼亞姑媽寫封信,向她承認錯誤,姑媽一定會原諒你的。”
於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小列寧給姑媽寫了一封信,向姑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表示花瓶是自己打破的,並懇請姑媽原諒。
沒過幾天,小列寧收到了阿尼亞姑媽的回信,在信中,姑媽不但表示原諒小列寧,還稱讚小列寧是個誠實懂事的好孩子。
小列寧得到姑媽的原諒後,自然十分高興,又像以前一樣活潑開心了。他還悄悄地對媽媽說:“做誠實的人真好,心裏踏實,也不用有思想負擔。”
媽媽看著兒子開心地笑了。
現實中,由於各種原因有時孩子會說謊。作為家長,你是如何對待孩子說謊的,是大聲斥責、嚴厲批評,還是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知錯的心理覺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