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連柯認為:“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正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在孩子麵前,父母是活的教科書。孩子猶如一張白紙,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你灌輸什麼就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記。馬卡連柯曾說過:“父母對自己的要求,父母對自己一舉一動的檢點,這是首要的、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惠子是從山溝溝裏走出去的大學生。她勤奮、樂觀,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毅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村裏人都誇惠子有出息,實際上她的“出息”完全來自於她的父母。惠子家裏很窮,一家老小隻靠幾畝地維持生活。父親經常外出打工,母親則經年累月地在地裏勞動。可是不管日子過得多麼艱難,惠子的父母總是保持著開朗樂觀的心情。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一家人還在憧憬著幸福的未來。父母的樂觀和向上影響著惠子,從小到大,她都是班上穿著破布鞋卻笑得最燦爛的人。父母的行為對於惠子的學習很有幫助,她不斷勉勵自己,不斷要求自己進步,最後終於以優秀的成績跨入了一所名牌大學。
父母的教化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沒有好的父母就不可能有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孩子。曆史上那些成就偉業的誌士仁人,無不是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父母好的教化和影響而成就大業的。可以這麼說,每一個偉人的身後都有偉大的父母。
孟母以“斷織”、“三遷”教育出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嶽母以“刺字”教育出了一個“精忠報國”的英雄;林則徐的父母以苦心執教影響出一個以禁煙而著名的政治家;徐霞客的母親為兒子製作“遠遊冠”,鼓勵兒子“父母在,也遠遊”,終於成就了一個“奇書奇人”的地理學家。還有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愛迪生、達爾文、居裏夫人等,也都受到過父母榜樣的激勵。家長良好的人格,是激勵子女成才的重要力量。正所謂:“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個樣子。”這完全可以用來比喻父母對孩子的身教。在這個世界上,孩子通過模仿而學習,他們的第一個模仿對象正是父母。孩子是父母的一麵鏡子,每位父母都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家長要求孩子相信的,自己必須相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身體力行;要求孩子全麵發展,自己先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求孩子少年早立誌,自己的人生不能沒有奮鬥目標。我們很難想像,一位終日喝酒、打牌、“築方城”的父親,或一位每天把大量時間花在穿戴打扮、逛商場上的母親能給孩子做出勤奮學習的榜樣;我們也很難想像,一對連自己父母都不願贍養的爹媽能教會孩子關心和愛;我們同樣很難想像,整天琢磨怎樣占人便宜的父母能培養出孩子健全的社會屬性……為了孩子檢點自己的言行,為了孩子提高自身的修養,為了孩子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為了孩子努力去拓展自己有價值的人生,讓孩子在自己身邊學會做人,父母必須先修正自身,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榜樣。
[育子心得]
1與孩子共同相處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行為。
2在“身教”的同時,也不忘“言傳”,二者互相配合對孩子的印象會更深。
[名人語錄]
父母自身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意義。
——馬卡連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