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楓林鹽場駐守的兵力增加到一個卒?時虎問將幹和燕好有什麼意見,將幹和燕好的意見是,他們對此太沒有意見了!增加鹽場的兵力,就等於是增加了將家和燕家的實力,在春秋戰國這樣的亂世,沒有比能夠握在手裏的士兵更讓人安心的東西了。隻是,時家的士兵都來自於家臣屬下,這樣真的可以嗎?
你們不要想多了,麵對將幹和燕好有些憂慮的眼神,時虎笑道:本家固然是信任將家和燕家這樣和本家命運相連的家臣。但是,本家除了防衛鹽場之外,總也要有能夠為本家出外作戰的直屬士兵。這些士兵,我考慮去人市購買大量的奴隸,然後從中挑選二百人作為本家的直屬士兵來訓練,不合適當做士兵使用的奴隸剛好可以填補鹽場的人力不足。
用奴隸來充當士兵!聽了時虎信心滿滿的計劃,將幹和燕好現在不單是憂慮,簡直認為時虎是腦袋被驢踢了。有恒產者有恒心,古代封建領主為什麼更願意招募本地的農夫來作為士兵?是因為固定在土地上的農夫更值得信任,也更樂意保衛自己的家產和家園,他們在和敵人作戰的時候會很頑強。用一無所有的奴隸來充當軍隊?誰能保證他們的忠誠!誰能保證他們不會倒戈相向!將幹和燕好不能理解時虎的想法。無恒產者無恒心!他們這樣勸說時虎,希望他改變主意。
有恒產者有恒心,所以才不能作為精銳士兵來使用啊!時虎的靈魂是現代人,也更了解曆史。在曆史上,屢屢覆滅中原王朝的軍隊不是那些有恒產者,恰恰相反,覆滅中原王朝的總是那些一無所有的無產者。無產者除了一條性命別無所有,他們在逆境中更願意舍死一搏,殺開一條活路。有恒產者呢?兩軍交戰,首先拔腿就跑的反而是那些家裏有家人土地的人,他們才不肯扔下財產和土地為了國家而死呢!戰爭的形式一旦不妙,那些農夫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回家守著自家田地。讓皇帝和那些大人們去死吧!給誰交稅不是交啊!
孟子說有恒產者有恒心,本意是說有一定的財產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有恒產者多了,國家才能穩定富裕。到了後世,也不知是被那些無良的家夥牽強附會到軍隊組織上麵去,好好地治國理念變成了愚民的謬論,無怪乎古人雲:書生造反十年無成!想在儒家典籍裏學習治國或者還靠譜,想要學習治軍?先人的理念為了迎合統治階級早就不知道被後人扭曲到哪裏去。按這個理論,找一群地主富豪組織成軍隊,豈不是可以橫掃全球?
想象著由一群地主富豪組成的軍隊,時虎立刻就感到人生充滿了戲劇性,忍不住哈哈大笑。地主富豪讓他們玩個陰謀算計,政治投機那是強項,你讓人家上戰場真刀真槍的又砍又殺…………想想就是個“杯具”,哈哈哈哈…………時虎擺手阻止將幹和燕好的勸說,道:你們別管我怎麼挑選士兵,我家既然打算把守衛鹽場的士兵擴編為一個卒,那麼,一百人就需要一個卒長來統領。時虎促狹的道:卒長隻能有一個,你們兩家誰來擔任卒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