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荒誕盛行:潛規則的低效均衡(1 / 1)

荒誕盛行:潛規則的低效均衡

管理一席談

縱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在物質財富迅速增長的同時,令人不悅的是種種大家痛恨,但又無奈地囚於其中的困境:拜金主義消蝕了文人的風骨和儒雅,浮躁社會吞噬著知識分子的理想和執著,權貴主義扭曲了學者的獨立和理性,強權腐敗軟化了法律製度的監督和約束,急功近利惡化了生存環境和可持續發展……

富而不貴,榮而不雅,大而不強,華而不實,統而無治,快而無當……劉震雲先生以其《我不是潘金蓮》的大作,從人性關係與社會角度,解讀了在這樣的環境裏嚴肅對嚴肅幾乎無解,嚴肅對荒誕卻嚴肅不起來,但以荒誕對荒誕,卻可得到皆大歡喜的結局。於是,我們不得不問:是什麼使中國社會陷入了這種嚴重扭曲、很難突破的均衡?

認真分析不難發現,其成因是軟法治及道德變異導致的社會環境和價值觀扭曲。時下中國,維係社會秩序、效率和穩定的法律、製度、規則在權力、關係、金錢、人情麵前統統可以變形,使得人類普世價值和規律失靈,代之的是以關係、人情、權力、金錢編織的社會網絡環境下形形色色不同層級圈子的潛規則,以及因此形成的穩態、甚至是超穩的社會荒誕形態。如市場機製不完善和被扭曲,則會使“成功”的規律變形,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充斥著投機商人、企業以及假冒偽劣毒商品;行政權力體係不規範、不透明、高度集權和失去監督,也會誘發逆淘汰現象,濫竽充數、荒唐決策、盲目媚上、腐敗橫行。在扭曲的環境下,嚴肅對嚴肅,理論上簡單易行,但卻因無清晰程序和規則、怕承擔責任相互推諉、尋租和投機行為盛行而寸步難行。於是,嚴肅對荒誕成了無奈選擇,但這樣的博弈往往又因沒有共同規則而難以為繼,常像拳頭打在棉花上,費力無果,甚至引致無限的痛苦與無奈。最後人們發現,倒是以荒誕對荒誕來得痛快,方便易行,各取其果,皆大歡喜。

社會製度或狀態是各種力量的一種博弈均衡,由潛規則引致的社會貌似混沌,但其中也不乏秩序。多年前,美國統計教授來訪,因行人車輛亂闖紅燈,該教授不敢過馬路,且喃喃自語:“這樣的狀況一定車禍不斷。”職業習慣讓其觀察統計一定時間,事故並未發生,還驚奇地發現混沌中存在著秩序,各主體了解係統中彼此的行為特點,從而形成了某種默契,雖然效率不高,但卻相互適應,達致貌似混亂實有秩序(低效)的狀態。問題是為什麼不通過簡單遵守交通規則形成高效秩序,而偏要以足夠的膽量和靈巧在複雜混沌中形成隱規則?誰是破壞規則的始作俑者?又“被誰綁架”在被動地破壞規則?追溯之,可發現依然是軟法製和缺乏共同規則這樣的源頭。

環境的扭曲常常導致行為的扭曲,以隱性規則演繹出來的低效均衡不僅吞噬著大量稀缺的社會資源,也在淩辱著個人尊嚴和良心。在扭曲的環境中能健康生長者很珍稀,我們當然不能期盼珍稀的天才,而需努力改變環境讓廣大普通的人健康成長。在充滿荒誕的世界,你我必須敢於嚴肅,善於堅持理性,才可能推動它演化到更高階的有效均衡,因為環境不隻是他人,我們自己本身就是環境的一部分。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黨領導人民製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決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給我們抗擊荒誕滋生土壤——軟法製帶來了希望,新領導班子的初步言行也讓我們看到了社會進步的曙光。我們期待中國社會真能掀起“想幹、敢幹、實幹、巧幹”的深度改革,使中華民族跳出荒誕的泥潭,邁向透明、理性、規範、法治的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