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1 / 2)

一個人是否有勞動的興趣和習慣,將影響他的一生。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大部分都吃不了苦,獨立能力非常差,工作成就也很一般。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應從小就為孩子創造一種環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擁有一雙勤勞的手,使孩子受益一生。

不勞動,不知生活真味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往往感情勝過理智,對獨生子女嬌寵溺愛、嗬護有加,舍不得讓孩子做家務,對孩子的大事小情大包大攬,養成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孩子的本性是喜歡勞動的,孩子不會勞動,主要是父母們教育不當造成的。由於家庭教育方法不當,而致使孩子的勞動觀念日趨淡化。為孩子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家長們也該重視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

某市一所小學放學時出現了這樣的鏡頭:下課鈴一響,該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們歡笑著跑出了教室,校門外已經圍了一群接孩子的家長。看到自家的孩子出來,有的家長連忙迎上去,接過孩子的書包背到自己身上,有的把孩子抱到自行車後座上推著走,有的趕緊遞上一個剝了皮的橘子……

這些孩子幾乎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承載了兩代人的希望,從小就被嬌著、寵著,很多家長即便是洗碗、掃地之類最簡單的事情都不讓孩子做,更別說讓孩子自己做飯了或做其他較費力的家務了。“公子哥”和“嬌小姐”成了現在孩子的代名詞。

父母們不妨試想一下,這樣的孩子以後離開了父母是否能適應社會呢?答案很明顯,這樣的孩子獨立性肯定極差,缺乏勞動意識,更不用奢望他們有勞動習慣了。教育專家認為,勞動觀念的強弱決定著孩子的一生走向。所以,父母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父母從小要強化孩子的勞動觀念,讓他們從小建立勞動意識,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勞動鍛煉是他們人生第一課,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孩子將來立足社會、終身受益的人生必修課。上好“勞動”這一課,孩子們才會明白,正是前輩生生不息、勤勞不輟的勞動創造了財富,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好,人生才變得充實而富有意義。

因此,孩子想幹就讓他去幹,少一點指責,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指導;少一些包辦代替,多一些讓孩子自己動手鍛煉,讓他們了解勞動的辛苦、快樂和價值,從而自覺地投身於平凡而偉大的勞動,積極去創造、去奉獻,早日成為有覺悟、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勞動者。

熱愛勞動,培養責任感

每一個做父母的都很關心子女的學習,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高層次的教育,將來有所作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因此,在家庭教育中,他們特別關心孩子的健康和學業,但是往往忽視了對子女進行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或者雖然意識到這一點,可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而放棄或削弱了這方麵的教育,遷就了孩子的惰性,包辦孩子的生活瑣事。孩子失去勞動鍛煉的機會,使他們逐漸滋長了輕視勞動、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極為有害的。因此,對孩子進行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教育已經迫切地擺到了父母們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