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中國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父母,他們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可謂比天還高、比海還深,他們毫不計較地付出,而且生怕對孩子照顧得不夠,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學習不好……總之,他們給孩子一切,在父母眼裏,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
可見,在中國現代家庭中,最缺少的不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放手。不少父母把對生活的關注全部都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有的因為自己沒讀過多少書,沒念過大學,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學,而且給孩子從小就灌輸非清華、北大不上的思想。
隻要是與學習有關的就一路通行,與學習無關的什麼都不行,父母包辦了除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據有關數據顯示,現在的70%以上有孩子的家庭中,平時的生活重心都是孩子。
但父母無私的付出換來的又是什麼?嬌縱蠻橫的“小公主”、“小皇帝”;學習成績好、但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優等生”;什麼都會但什麼都不精的“特長生”。除此之外,不少青少年還存在人際交往障礙、網絡依賴症、心理偏差等,這些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過於關心,即“親子關係過分糾纏和親子分離欠缺”,結果導致了青少年的個體分化欠佳。父母過多的愛給孩子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子女固然由於父母方麵的愛的不足而感受痛苦,可是,他們也會由於那種過分洋溢的偉大的感覺而腐化墮落。理智應當成為家庭教育中常備的節製器,否則孩子們就要在父母最好的動機下養成了最壞的特點和行為了。”因此,父母給孩子的“愛”應該適當降溫了。
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更需要父母關注自己的生活,淡化對孩子的過分關注,尤其是父母人到中年後,更應該關注自己的事業和婚姻。父母要明白,孩子與自己是彼此獨立的個體,都需要獨立的生活。父母在適當時候放一放手,相信孩子,讓孩子獨立成長,做他自己。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要逐漸與孩子分清界限。
也許有父母會說,要我們愛孩子、照顧孩子我們會做,但與孩子分清界限應該從何做起呢?
本書就將從“中國式家長的教育誤區”、“家長所要扮演的角色”、“你所要知道的親子關係”、“與孩子分不清界限的父母”、“怎樣與孩子分清界限”、“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自我管理——讓孩子自己成長”、“父母要幫孩子克服的壞毛病”這八個方麵來全麵地為父母講解怎樣與孩子分清界限。
本書還通過大量貼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煉的要點,為父母如何正確處理親子關係、怎樣和孩子分清界限提供了非常實用的指導意見。一旦您掌握了書中提供的原則和方法,並且靈活地運用於親子關係,您就會感受到原來愛孩子是這樣輕鬆。最後,忠心希望您和您的孩子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