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偷腥的秀才(1 / 2)

華朝,明真宗三十五年,曲州映世書院,也就是曲州縣的貢院,正在舉辦三年一次的鄉試。

看到麵前的試卷,劉修文心中一驚,難道自己還沒死?再看自己一身白衫,滿身書呆子氣,顯然自己現在是一個秀才啊!難道穿越了?看來自己還是死了,那麼說任務還是敗了!

正在疑惑不解的時候,劉修文就覺腦袋一脹,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一切就像是放電影一樣出現在腦海,這一世的記憶正在融合。

待到記憶完全融合後,劉修文終於確定了一件事,自己在這一世的的確確是個秀才,而這個世界並不是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朝代,更像是存在的另外一個平行世界,而且自己現在正在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

‘為臣之道’那就是如何當臣子了?這必須是範仲淹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於是乎,一篇‘臣論’便經由劉修文之手躍然紙上:為人臣者,所思其君。所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思君之所思,急君之所急。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

嗟夫!予嚐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寫完文章,劉修文在心中暗歎了一聲:這片文章就當是給已經死去的秀才一個告慰吧,但願秀才的靈魂能夠得到安息。

劉修文在一幫秀才的驚呼聲與傾羨中,將試卷交了上去。

映世書院門外,早已是重兵把守。華朝發展到現在已經算得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朝廷對能夠治理國家的文臣更加看重,對這科舉考試的把關自是極為嚴格。如有舞弊者,輕則終生禁考,重者還會有牢獄之災。

劉修文是第一個走出書院的趕考秀才,等在外圍的一幫書童家仆無不感到詫異。有認識劉修文的人已是不可思議的說道:“這不是柳家的書呆子姑爺嗎?”

“對呀,對呀!書呆子就是書呆子,平時傻裏傻氣的,考試倒還像是真有些本事。竟然是第一個出來的。”

“切,能有什麼本事!我看啊。準是被主考官給轟出來了。一個傻書生,還是個贅婿,能有多大能耐。”一位家童不屑的說道。

聽到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著姑爺,四維覺得自己臉上也掛不住了。貓著腰正想偷偷退出人群,卻不想背後響起一聲呼喝。

“小四!”劉修文看到人群中的小四,出聲招呼道。

四維聽到這聲呼喊,咬了咬牙,轉過身強笑道:“啊,是姑爺啊。”

劉修文看到四維臉上比哭還難看的笑,打趣道:“怎麼!才一個時辰不見,就不認識我了。”

一聽這話,四維心中一驚:傻姑爺怎麼跟換了個人似的,人精神了許多不說,竟然還會擠兌人了。

“哦,哪敢啊。我這不是看到姑爺出來了嗎,這正準備去備馬車。”四維打量著劉修文,稍顯疑惑的答道。

四維的疑惑劉修文自是看在眼中,心道:看來要盡快改觀自己以前傻裏傻氣的形象了。再看看自己嘴角飄揚的胡須,和額前那零散的頭發。劉修文稍顯不悅的道:“小四,回去之前先去趟承德樓。”

“承德樓?姑爺去哪兒幹嗎?”四維隨口問道。

“給你找媳婦去。”劉修文抬手給了四維腦門一個爆栗子說道。

四維撫著腦門,滿臉疑惑的驚道:“啊?到承德樓找媳婦?”

劉修文催促道:“你小子別愣著了,姑爺我我要去承德樓理發淨麵。”

“好嘞,姑爺您等著,我這就給您趕車去。”四維一邊去趕著馬車,一麵在心中犯著嘀咕:撞邪了,這還是姑爺嗎?

古人尚孝,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一般人多以盤發為主,甚少剪掉頭發。後來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初有一些貴族子弟,為圖貌美而削發剃麵的。時至如今,華朝理發淨麵已經穩穩發展成為一種行業,人們也早已習慣了每隔一段時間,就找蓖頭師傅梳理發髻,剃須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