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北行之前(二)(1 / 2)

雨過天晴,豔陽高照,在經過十多天的雨季之後,西北大地萬物複蘇,又迎來了久違的夏日。而在這片廣闊大地上,數百萬西夏百姓此時的心情,也如同空中暖陽一般開朗。因為戰爭的結束,終於使他們掃去了心頭陰霾,生活也回歸了往日的寧靜。

按照正常的曆史進程,西夏和大宋之間,原本還要曆經漫長的戰火。可是,傲長風的速勝、李乾順的投降、李銘瑄的登基,卻將這一按部就班的曆史進程,徹底改變。

就在李銘瑄正式成為大夏皇帝的第一天,傲長風便以大宋鎮國公的身份,起草了一份宋夏協議。而協議內容大致如下:

一、宋夏結為永世之好,但宋為君,夏為臣,夏主麵見宋主,必須以君臣之禮相待,書信往來亦之。

二、夏主皇位更替,須經宋主首肯,繼位太子也須由宋主冊封,每年宋主壽誕之日,夏主必攜太子進京朝拜,以示虔誠。

三、取消宋夏邊境一切關隘,宋夏之民眾可自由互通往來,夏地之戰馬按季供應大宋,價格依每匹五至十兩白銀不等。

四、為維持夏地穩定,夏廷可保留建製軍隊十萬人,其中皇家禦林衛兩萬,各地守軍共八萬人。另,若遇敵寇入侵,夏主應及時上報,經宋主參詳之後,方可再行征兵。

......

這份協議總共隻有四條條款,對於“戰敗”的西夏朝廷來說,簡直就是天大的恩惠。其中,除了俯首稱臣、限製軍隊是不可避免的“原則問題”外,其餘條件則既不要他們賠款,又不要他們割地,當然也就更算不上“喪權辱國”了。

所以,當看完這份協議之後,李銘瑄與新的大夏朝廷馬上便點頭同意,絲毫沒有討價還價的心思。而傲長風對這個結果早有所料,因此也立即派人將協議草本送回汴京城,呈由大宋皇帝趙佶親自禦覽。

不過,由於路程遙遠,趙佶的批文肯定需要十天半月才能回複,可傲長風卻沒有時間留在興慶城等待,因為他必須按照自己的計劃,盡快前往漠北大草原。

於是,在臨行之前,傲長風又做出了一番詳盡的安排:

首先,四十萬宋軍中的三十萬人馬仍舊留守西夏境內,並由大宋十皇子趙澈統一指揮。其中,宗澤率兵二十萬,與趙澈一起坐鎮興慶城;種師道則率兵十萬,與李綱共同駐紮西平府。

其次,在西夏方麵,傲長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依然任命察哥擔任大夏晉王,並掌控西夏兵權。而野利歸盛、曄蒙、普藏等其餘西夏將領也都官職不變,各司其職。

最後,最令人意外的是,傲長風竟以大宋朝廷的名義,加封前任西夏皇帝李乾順為大宋太師,兼右丞相,爵位與官位均居正一品,貴列三公九卿。並且,受封後的李乾順也不再留在西夏,而是將和傲長風一道,前往漠北。

待一切安排就緒,傲長風也終於準備啟程。不過此次北行與以往不同,傲長風竟帶上了規模空前的十萬部隊,而且這十萬大軍通通都是騎兵,聲勢自然也是大張旗鼓、浩浩蕩蕩。而隨行人員方麵,除了有早已確定的李乾順外,則還有晨陽、三寶、嶽飛、韓世忠、完顏宗弼等幾位年輕男子。女子中,傲長風的五位夫人,以及妹妹可兒、徒弟完顏若蘭,也都和大軍同行。

......

時至第二天正午,大隊人馬開始北行。

在興慶城北門外,前來送行的趙澈對傲長風笑道:“哈哈哈......原來師兄向趙構索要眾多帳篷和藥材,竟是為了北行之用。看來......你真是早有‘預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