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離京之前(四)(2 / 2)

稍微訓練了兩天,五百名女子初步掌握了傲長風教她們的技巧,而傲長風也終於等來了他的師傅江無涯。

……

江無涯不僅從泉州帶來了數十位高手,還為傲長風送來了三張圖紙。

這三張圖紙是傅經綸和傲蒼穹從後世傳回來的。一張是火炮圖,還附有火藥配方;另兩張是箭弩圖,分別為勁弩和連弩。

宋朝時,火炮已經出現在戰場上。但由於技術知識的製約,這時的火炮威力十分有限,加之其重量大,難以搬運,所以軍隊中很少使用。而圖紙上的火炮可就不一樣了,按圖中描述,此種火炮由青銅製造,炮身小,重量輕,配上炮車的話,一匹馬便可以輕易拉動。關鍵是火藥配方,完全是千年後研究出來的最佳配方,其爆炸威力,是超出這個時代認知範圍的。

弩,在宋朝倒是運用廣泛,但其工藝比一般的弓更加複雜,製作成本也高出數倍。遼、金、西夏各國因為財力和工匠技術有限,所以基本很少用弩。而宋朝富裕,手工業更是相當發達,所以在軍隊中配置了大量的弩。弩又可以分為單發弩和多發弩:單發弩就是每發射一箭,弩手便要重新拉開弦臂,換上另一支箭矢。其優點在於射程遠、勁道大,所以又稱勁弩。但其缺點也很明顯,就是拉弦換箭麻煩,發射頻率慢;多發弩又稱連弩,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連續發射箭矢的弩,當然也需要拉弦,隻不過是通過更簡單的方式。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諸葛連弩’便是其中之一。雖然其發射頻率快,但準確度低、威力小,射程也很近。宋朝軍隊中的騎兵經常使用連弩,而遼、金、西夏的騎兵卻是有也懶得用,因為這三個國家的騎兵騎射功夫一流,比宋軍的高明許多,所以他們情願用射程更遠、威力更強的馬弓。

比起火炮圖來,兩張箭弩圖更讓傲長風興奮,因為火炮製造難度大、時間長,而弩不同,製造相對簡單。而且不論是勁弩還是連弩,這兩種新弩都遠超大宋軍隊現在所使用的舊弩。新的勁弩雖然發射頻率不會提高,但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而新的連弩不僅發射頻率更快,其精度、力度、射程都大大提高。當然,這些也都是傅經綸在圖中描述的,具體實戰效果怎麼樣,傲長風還是要等造出幾把樣品後,才能知道。

傲長風打算在不久後,將新弩大批量裝備軍隊,但大量私造兵器在大宋可是犯法的,他隻能去找皇帝。

事不宜遲,傲長風將圖紙貼身收好,又和江無涯商量了一些事情,便再次進宮求見趙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