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急救的原則
寶寶的意外事故,就其輕重而言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即刻危及生命的,如觸電、雷擊、溺水、氣管異物、外傷大出血等。這些意外事故發生後,家長必須在現場爭分奪秒地急救,以避免因為搶救不及時而造成死亡。還有一類是較輕的意外事故,如各種骨折、燒燙傷等,但如果遲遲不做處理或處理不當,也可能會造成死亡或終生殘疾。因此無論哪一類意外事故,都需要做一些應急處理。
在應急處理中,家長必須知道以下原則:
(1)要想方設法保住性命 家長一定要學會人工呼吸和心髒按壓這兩種急救方法。在常溫下,呼吸、心跳若完全停止4分鍾以上,生命就危在旦夕;超過10分鍾,就很難複蘇。無論出現什麼嚴重的情況,如果患兒呼吸、心跳都不規則,即快要停止或剛剛停止時,當務之急就是要設法用人為的力量來幫助寶寶呼吸,以維持其血液循環。
(2)要防止殘疾的發生 如果在急救時處理不當,會導致殘疾,造成終生不幸。發生意外事故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是必須要掌握的。如兒童發生撞傷時,常致脊椎骨折,當懷疑是骨折時,一定要用門板之類的平板抬送。有的家長往往因為缺乏這方麵的常識或者疏忽大意,仍讓寶寶走動,或用繩索、帆布等軟擔架抬送寶寶;有的家長則對寶寶采用或背或抱的辦法送醫院,使得寶寶的脊椎骨折,甚至造成休克,加重病情。
(3)盡量減少寶寶的痛苦 發生意外事故時,首先要采取正確的急救方法,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送醫院進行救治。這時,家長要冷靜,語言要溫和,動作要輕柔,不要驚慌失措。因為,有些寶寶發生意外時神誌清醒,如果家長隻認為救命要緊,其他方麵都不管不顧,可能會對寶寶的身體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
食物中毒的急救方法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常見的一種中毒,尤其是夏秋季,氣溫較高,細菌生長快,食物在製作、儲存和出售的過程中如處理不當,被細菌汙染,食後會引起胃腸炎及中毒。
食物中毒的特征為,短時間進食同種食物的人同時或相繼發病,症狀相似。發生食物中毒時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症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時嘔吐物或大便帶血,繼而出現頭痛、頭暈、麵色蒼白、全身出汗、發熱等症狀。引起中毒的原因不同,其症狀也不盡一致。如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可引起嚴重精神神經症狀,表現為頭暈、失音、吞咽困難、呼吸麻痹等。
食物中毒的急救步驟為:
(1)將患兒撤離中毒現場,脫去汙染衣物,皮膚汙染者用冷水衝洗,禁止使用熱水。
(2)輕度食物中毒者設法促其嘔吐,可用手指催吐。
(3)腐蝕劑中毒者可灌服牛奶、蛋清或植物油。
(4)重度食物中毒者可采取洗胃法。
(5)為了搶救生命,還需吸氧,使用利尿劑,糾正酸中毒並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興奮呼吸中樞以及進行對症治療。
預防寶寶食物中毒的方法為:
(1)不要吃變色、變味、發臭等腐敗食物。剩飯必須在食後煮沸保存,在下次食用前再煮一次。並注意,切生熟食品的菜板要分開,以防熟食被不潔的生食汙染。
(2)若吃田雞等,必須請有經驗的人將其有毒部分去掉、洗淨後再食用,不可食河豚魚。
(3)勿吃不認識的野菜和蘑菇。
(4)醃菜必須醃透,不要吃醃製10天以內的醃菜。夏天吃涼拌菜時,必須選擇新鮮的菜,要用水洗淨,開水燙泡以後加鹽、酒和醋等拌好再食用。
(5)不要給寶寶吃較多量的白果,也不要給寶寶吃發芽的馬鈴薯。
(6)不要吃病死及未經檢疫的豬、牛、羊、狗及家禽的肉。
(7)不要用裝過藥品或農藥的用具盛裝食物。
中暑的急救方法
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通風不好時容易中暑。如果通風不好,寶寶的機體散熱功能可能會發生障礙。臨床表現為頭疼、眩暈、疲乏、高熱、呼吸加快等。
(1)陽光暴曬後中暑 夏季日光中的紫外線直接照射頭部,沒有任何遮陽措施的話,在太陽底下玩耍的寶寶容易中暑,嚴重者可出現昏迷和嗜睡。
急救措施:立即將寶寶轉移至陰涼處,用涼毛巾或涼水袋進行頭部降溫,一般可很快恢複正常。
(2)高溫環境下中暑 高溫環境下,人體出汗較多,通過體表蒸發的體內液體流失量大。寶寶容易出現大汗淋漓、虛脫、四肢冰涼、體溫低於正常值、血壓偏低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昏迷。
急救措施:立即脫離高溫環境,讓其平臥或將頭部放低,可以飲用微涼的淡鹽水,但要邊做上述急救,邊準備送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