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她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於是來了,於是得見。
……
對千亦而言,治一個風濕病自然極為簡單,同樣不需用藥,兩根銀針斬邪去濕,一炷香時間不到便治好老人的病。
老人一家喜極而泣、涕泗橫流,正感激時,忽然一群人從眾人中急急忙忙穿過,神色焦急無比,旁邊一名女子呼天搶地:“……桐桐,桐桐!你不能離開娘親啊,你走了娘怎麼活啊!桐桐!桐桐……”
這便是第二件小事了。
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吃飯被骨頭卡住了嗓子,麵色青紫,已經沒了氣息。
當然,說是小事也僅僅就現在而言,如果再等上百息,這件小事便是大羅金仙也辦不成。
千亦很幹脆的攔在了前方,前麵開路的漢子見狀大怒,一拳搗來,口中罵道:“直娘賊!滾開!”
千亦確實讓開了,或者說,是消失了。
抬著小孩的兩個漢子忽覺手上一鬆,扭頭時,小孩已被千亦攬在臂彎,千亦伸手在小孩肚子上一拍,隻聽“噗”地一聲,一塊骨頭已飛了出來,數息之後,小孩臉上的青紫色褪去,眼皮微顫,一彎腰,咳嗽起來。
眾人哪裏還不知道千亦是在救這個孩子,方才那對千亦怒喝出手的漢子瞬間滿臉通紅,又喜又尷尬,唯有千恩萬謝。
這兩件小事發生之時,南城街已經開市,街上不少行人都看到了這一幕,紛紛稱讚千亦神醫妙手。
一名家中老父患了頑疾的男子附上前來,讓千亦稍作等待,匆忙回家去請老父。而趁著這個空閑,千亦又治好了一個睡落枕的,一個崴了腳的。等千亦當著眾人的麵,隻用了兩根銀針便治好了困擾老人多年的頑疾,場中再無人不相信千亦的醫術。
短短一個上午,十字街口的“白衣神針”名號便傳了開來,許多病人慕名而往,絡繹不絕,一個時辰後,十字街口便被堵了個水泄不通。
人生際遇大抵如此,前兩日千亦費盡心思卻無人問津,然而今日還沒動心思,生意便上了門。
細細思索,得到如今的果,還是當初念念不忘行醫種下的因。
而對於眾人的讚美,千亦想起的卻是昨日眾人的積毀銷骨、眾口鑠金。並無仇視不滿之意,隻是殘夜喝醉時的一句話,浮上了心頭——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
時間一點點過去,十字街口排隊看病的百姓並沒有減少,反而愈來愈多,甚至一些本來沒病的人也加入了隊伍當中
其實按理而言,千亦的醫術再妙,也不至於一個上午就達到如此效果,關鍵是千亦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等到他遇到一個需要開方子抓藥的病人時,他才想起,自己看病一個多時辰,一文錢都沒有收。
訥於言辭的少年想來想去,終究還是沒有想到一個合適的時機開口,畢竟這些人的病對他來講全都是舉手之勞,收錢豈不是和銀針吳一個嘴臉了?
這般想著,上午已過了大半。
這時,街道的轉角處,一對衣著華貴的青年男女緩緩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