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男孩無意中聽到兩個男同學講黃色故事,他一開始沒在意,但越聽越好奇,便湊上去仔細聽起來,聽不懂的地方還不斷詢問。之後,他和這兩個男同學經常在一起聊“邪僻事”,還常常看黃色視頻,慢慢地,他學會了手淫。再後來,他的身體越來越差,學習也越來越差,滿腦子都是邪僻事,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痛苦不堪。
說到這裏,順便多說幾句。目前,市麵上給孩子看的青春讀物或者一些家庭教育書籍中說手淫是無害於健康的,甚至在書上公然說“手淫是應該尊重的隱私,自慰是一種很好的宣泄性能量的方式”,這對孩子絕對是一種誤導,是極不負責任的言論。作為父母,對這類所謂的“教育觀點”一定要注意辨別,千萬不可“盡信書”。要知道,手淫一旦開了頭,孩子是沒有自控力去控製的,隻能是沉湎其中不能自已,最終一定會害了他自己。
如果孩子懂得“邪僻事,絕勿問”的道理,就不可能在碰到他人談論類似色情、偷盜、暴力等話題時,就上前參與、詢問。他內心會有一種警惕感,感覺這些話題與道義、正義不相符時就會自己選擇遠離,以防身心受汙染。
我們應該怎樣教孩子學會判斷“邪僻事”呢?
與邪僻事相反的,是正義的、正當的事。當我們把正義的告訴孩子,那麼與正義不相符的,自然就是邪僻的。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把正麵的、高尚的東西傳授給孩子,時間長了,他自己接觸人、事、物的時候,就會有判斷力。他知道隻要與平時所學的不一致的,都不能輕易接觸,因為其中很有可能暗含“邪僻”的東西。
另外,我們要告訴孩子:“如果無意中聽到一些事情,讓你的心感到七上八下或極度恐懼、憂慮、煩躁,就不要繼續聽下去,趕快起身遠離。”
一個小女孩晚上做惡夢,在夢中大哭大叫。媽媽叫醒她之後,她告訴媽媽,前幾天聽同學講了很可怕的鬼故事,夢中就夢到那個鬼在抓她。這幾天,隻要天一黑,她就害怕,睡覺之後也不敢上廁所,總是會想:廁所裏會不會有鬼?
一個鬼故事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如此煎熬,真是不應該。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懂得主動回避那些邪僻事,以保持心情的輕鬆與愉悅。
因為有了網絡和有線電視,今天的孩子足不出戶就身處鬥鬧場中了。
當今社會,不是隻有酒吧、網吧、歌舞廳才是鬥鬧場,如果我們常常把朋友約到家中喝酒、唱歌、娛樂,這與酒吧、歌廳就沒有什麼區別;而隨著網絡通信的發達,幾乎每個家庭都裝有網線,孩子雖然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世界,查找需要的資料,但是,黃色和暴力的畫麵、視屏、文字充斥在網絡上,如果孩子常常瀏覽這些東西,那豈不是足不出戶就聽聞邪僻事了嗎?還有,如今的很多電視節目都無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一些爭鬥、暴力、情愛的場麵常常被孩子看到,那與在鬥鬧場中也沒有什麼不同。
因此,我們不能任由孩子隨便上網瀏覽網頁、看電視節目,我們一定要進行一些監管,給孩子講清道理,讓孩子有選擇、有節製地上網、看電視。
另外,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雖然夫妻之間的房事是合乎道德的,但是也要謹慎,不要讓孩子聽到、看到或無意中撞到。孩子不懂得是怎麼回事,要麼會覺得很可恥,要麼會覺得很好奇,有的甚至還會受到心靈的傷害。而有的初、高中生晚上無意中聽到父母的房事,第二天居然還會和同學討論。這對他的身心發育沒有好處,也是對父母的不尊重。所以,我們務必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當然,適齡的孩子接受性教育是另外一回事,但我們要盡力為孩子打造一個純淨的家庭環境,讓他健康、愉快地長大。
教子箴言
《論語》雲:“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意思就是:不合乎禮的,不要看,不要聽,不要說,也不要接觸。這裏的“禮”就是與道義、正義、規律相符合的事物。如果孩子不懂得回避那些“非禮”的人事環境,就會汙染身心健康,走上不正之路。所以,在孩子的身心尚未受到汙染之前,我們就要做好預防,以免使孩子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