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落實這句教誨的意義還不僅限於此,關鍵時刻,還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2010年8月的一天早晨,江蘇常州一個16歲的男孩賴床不起,父親催促他好幾遍,他也沒反應。氣憤之餘的父親去拉他,並打了他幾下,沒想到,男孩也生氣了,突然起來,縱身從窗戶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如果這個男孩養成了“朝起早”的習慣,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悲劇。即使不懂,若知道“身有傷,貽親憂”的道理,也不可能做出如此蠢事。由此看來,讓孩子學習《弟子規》是當務之急,別等到一個個悲劇上演的時候才知道聖賢教誨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
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是會管理時間、能有效利用時間的人。比如美國的富蘭克林,他每天早晨5點起床,把工作、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直到晚上9點結束,他告誡朋友說:“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沒錯,如果孩子學會珍惜時間、利用時間,那麼不但能把生活事務打理得妥妥當當,還能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每天還能有多餘的時間休息和娛樂,生活狀態反而是輕鬆而愉悅的。
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珍惜時間,不要做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肆意浪費大把的光陰;學習要專注,不要學一會兒,玩一會兒,不要沒事和同學煲電話粥;等等。因為從少年到老年也就是一轉眼的工夫,別留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遺憾。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這句“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強調了個人衛生的重要性,這裏的“盥”是指洗手、洗臉,溺同“尿”,整句意思是:早晨起床後一定要洗臉刷牙,每次大小便之後都要洗手,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也許孩子會問:“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嗎?”是啊!早晨為什麼要洗漱?飯前便後為什麼要洗手?一個簡單和明確的理由就是為了身體健康。《論語》裏有這樣一句:“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父母最擔憂的就是孩子的身體是否健康。
所以說,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另外,一個勤刷牙、勤洗手的孩子一定會比那些不愛幹淨的孩子容易保持身體健康,因為他最大程度地遠離了細菌和病菌。如今,為什麼很多孩子小小年紀會蛀牙?除了吃糖過多之外,就是不注意口腔衛生所致。孩子如果牙齒不好,胃口就不會好,身體健康自然會受影響。
不僅如此,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不但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他人的禮貌。試想,誰願意和有口腔異味、滿頭皮屑、一身臭味的孩子交往?
所以,當孩子問我們為什麼要洗手、刷牙的問題時,我們可以把這個道理講給他聽,讓他知道,隻有身體健康,他的生活才會愉快,我們才能放心,他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呢?
早晨起來洗臉、刷牙對孩子而言還不是太難的事,但晚上臨睡前,孩子不一定有這個習慣,那就需要我們督促了。當然,督促的前提是,我們自己有這個習慣,否則孩子也很難信服我們。
另外,刷牙、洗手看似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未必每個人都會。就以刷牙為例,刷牙的水溫、牙刷的質地、刷牙的方法、一次刷多長時間、舌頭有沒有必要刷,等等問題,我們都有明確的答案嗎?我們不懂,又如何教給孩子呢?而這些問題能否實際落實,就決定了孩子牙齒的健康程度,我們怎麼能忽視呢?
關於洗手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在上完廁所之後,放學回家或外出歸來後,摸小動物、數錢、洗馬桶、大掃除之後都要用香皂或洗手液洗手。而且,我們要把正確的洗手方法教給孩子,讓孩子把手心、手背、手腕、手指、指甲都洗得幹幹淨淨,讓細菌遠離他。還要讓孩子知道,洗完手之後,不要到處亂甩,以免給別人帶來不便。
當然,對於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問題,這句教誨隻是起了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不是僅僅做到會刷牙、勤洗手就可以了。平時,我們要讓孩子勤洗澡、勤換衣、勤理發、勤剪指甲,讓他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而孩子的習慣是否能夠養成,關鍵看我們自己的衛生習慣如何。隻有我們自己保持幹淨整潔,才會重視孩子的個人衛生問題,我們的重視會引起孩子的重視,所以,讓孩子改變之前,還是我們自己先改變吧!
教子箴言
任何一個孩子,都應該對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持謹慎的態度。因為身體好,不僅是父母的期望,也是他“革命的本錢”。而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衛生習慣,就是保障身體健康的基本條件。除此之外,孩子還應該學會珍惜時間,因為一個隨意揮霍時間的人必將一事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