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父母孩子一起走近《弟子規》,並掌握學習方法(2 / 2)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有需要學習的地方,所以我們怎麼不是“弟子”呢?也就是說,弟子,是指我們每一個人。隻有明白了“弟子”的概念,我們才能塌下心來去學習《弟子規》,才能深入地了解它,進而把《弟子規》裏的教誨運用到生活中。

規,是規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這個世界上,做什麼事情都應該遵循一定的規矩,而不是想怎樣做就怎樣做。“弟子規”的規,是規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學習哪些規矩、規範呢?《弟子規》中也有明確的解答。《弟子規》中一共講到了113件事,這113件事就是我們做人處事的規矩、規範,隻有不違越規範地做事,才是合理合法的。也就是說,《弟子規》這本書,是我們每一個人做人處事的典範,是我們人生方向的指引,更是我們教育孩子的綱領。

我們要學的是聖人的教誨,要和孩子一起學。

那麼,我們要學的是什麼呢?是聖人訓,也就是聖人的教誨。聖人,狹義地講,就是孔子,前麵我們已經提到,《弟子規》這本書就是根據《論語·學而篇》的“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思想而詳細闡述的。但是,廣義地說,聖人不僅僅是指孔子,還包括一切古聖先賢、一切有好的德行的人。我們要學的是他們的訓誡、他們的教誨。

我們要學這些訓誡、教誨,當然,孩子也要學。更確切地說,是我們和孩子一起學。隻有全家都來學,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氛圍,大家才都能有進步,有提升。但是,對這個提升,我們千萬不要急功近利,慢慢來,隻要按部就班地學,提升就會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弟子規》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做的,學一句,做一句。

學習《弟子規》,一定要更正一個觀念,就是《弟子規》不是用來背的,而是用來做的,也就是說,要把《弟子規》裏的教誨都做出來,都運用到生活中,即要學以致用,要力行。說到力行,我就想起了孔子所說的那句話:“力行近乎仁。”懂得力行聖賢的教誨,這個人就離仁者不遠了。所謂力行,就是學一句,做一句。

《弟子規》裏所講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知識,而是力行的標準。所以,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認為,學《弟子規》就是背《弟子規》,就是讀《弟子規》,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學了就要去做,不去做,就永遠不知道《弟子規》的魅力,就永遠不知道《弟子規》的巨大價值。

所以,想教育好孩子,就要跟孩子一起學《弟子規》,就要學一句做一句,句句都要在生活中落實。當我們養成落實《弟子規》教誨的習慣時,我們在生活中的一切行為就都是自然的,都是不做作的。當孩子看到我們言行如此一致的時候,就不用我們去教了,他自然會成長為一個讓我們省心的好孩子。

教子箴言

我們對《弟子規》不要懷疑,去力行就是了。一定要去力行,去實踐,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弟子規》對教育孩子到底管不管用?我們可以有這個疑問,但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打消它,就會真正相信《弟子規》,因為那時候,孩子變了,我們自己也變了,一切都是那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