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人入主中原,除了女真統治者“誌比天高”,有所圖謀,還有另外一重大原因——女真人對明廷不但並無好感,且還相當之仇恨。
中國古代王朝對待邊遠異族的態度,遠遠不是我們在曆史教科書上麵看到的那樣:宅心仁厚,動不動便以天朝的恩德區感化他們。事實有時候遠遠不是這麼回事。
事實是什麼,事實是這樣:在明王朝統治的二百多年裏,對東北少數民族——女真人所采取“以夷治夷”、“分而治之”、“分其枝,離其勢”等一係列錯誤、反動的民族羈縻政策。
在這一政策指導下,明王朝對女真人的羈縻大體可分三個階段:撫喻利用階段、撫剿並用階段、剿殺鎮壓階段。由於這一錯誤、反動民族政策的實施,造成女真人的憤滿,以至矛盾的徹底激化。從而激起女真人一次又一次反抗、又一次一次被鎮壓、而一次又一次的崛起,最終“一劍封喉”致明王朝覆滅。
眾所周知,一個封建王朝從創建到滅亡,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常會伴隨短暫的繁榮發展期,便轉向社會矛盾積累期,最終深陷內部矛盾、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內部矛盾等眾多矛盾的積合期。其結果,王朝覆滅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這或許是中國曆史更迭,不可逾越的怪圈。
因此說,不斷避免和化解社會矛盾,使社會健康和諧向前發展,對於一個統治階級來說,是何等重要。曆史告訴我們,明王朝在處理和解決這些矛盾中,所采取的方針、政策大多是錯誤的,失敗的。尤其到“紀綱紊亂”、“吏治腐敗”、“財政竭絀”、“邊備廢弛”社會各種矛盾不斷積累惡化的中晚期;更顯示出,明王朝在避免化解矛盾的昏庸與無能,錯誤地迷戀武力。最終“自縊煤山”的曆史悲劇,是難以逃脫的。
在導致明王朝滅亡的諸多因素中,內部矛盾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明王朝對東北女真人,所推行錯誤、反動的民族政策,是導致其滅亡最直接的原因。
明王朝一統天下,沿襲元朝舊製,對東北女真人進行管理。由於狹隘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排斥敵視異族在統治者心裏作崇,故而對東北女真人推行“以夷治夷”、“分而治之”“分其枝,離其勢”等錯誤、反動的民族羈縻政策;挑唆女真各部互相火拚、仇殺,導致女真社會長期動蕩不安,極大地遏製了女真社會的發展。此外,女真人還要飽受地方職官、邊將的欺壓、盤剝、蹂躪。這些人的民族歧視行為,激起女真人的強烈不滿,內部矛盾與日俱增。對此,明王朝並未從民族政策中找到矛盾的症結,采取行之有效化解矛盾的方法,而是迷信“窮兵黷武”;一次又一次述諸於武力,對女真人進行殘酷鎮壓和瘋狂的打擊。尤其,到了中晚期各種社會矛盾均已惡化;明王朝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政治形勢下,本該順應天意,安撫各邊陲的少數民族穩定邊疆,確保國祚無虞;相反的,對女真人更是變本加厲。從而,激起了女真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浪潮。
女真人與明王朝的鬥爭,是堅苦卓絕的。他們時而俯首稱臣,以規避打擊;時而又暗中保存實力,壯大自己;時而又不堪忍受其那樣進行抗爭,而慘遭殺戮。女真人就這樣,與明王朝進行了長期的鬥爭,最終形成一股頑強的抵抗力量。
時至弘治年間,遼東女真人同明廷之間的內部矛盾已逐趨緊張,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很好的方式:征服它,再同化它!
但是這個時候的明廷始終還沒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女真人身上,對於明廷來說,女真人再怎麼折騰都是在小打小鬧,其破壞性與危害性遠遠比不上北邊的韃靼與瓦剌——蒙元舊勢,才是明廷的心腹大患。
真正能認識到女真人的潛在危害性,並想將這種威脅掐死在孕育狀態中的,縱觀明廷,隻有倆人,一個是驃騎將軍王睿,另一個便是小公爺朱麟,後者是個善於思考的人,他在遼東邊軍中任職,憑借其與生俱來的指揮與戰略眼光,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通過深謀遠慮的思考,才行得出這麼個結論。
是以,小公爺同驃騎將軍一拍即合——遼東女真這幫凶悍龜孫,咱得琢磨出個點子,來滅了它。
上天從來不會提供一個十全十美,完美無缺的機會,他隻會通過暗示性的提示,提供出一個可行的契機,剩下的便是人為的去創造條件,構建聯係,最後形成當事人所需要的條件。所以,時勢造英雄,英雄也造時勢,這二者相互影響,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