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你是不是有這樣的心思呢?
看到孩子在學習,就滿心歡喜,仿佛讀書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如果看到孩子在玩,心裏就不舒服,總要給孩子加點學習任務,孩子半個小時做完了作業,想出去玩,父母說不行,你再做十道數學題。不一會兒,孩子又做完了,父母說再加一篇文章,結果孩子一整天都在做作業。
其實,這是很不科學的做法。如果父母一味的這樣做,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父母說話不算話,即使把作業早做完了也仍然不能玩,還會被多加作業量,不如慢慢做,於是孩子就會養成做事拖拉磨蹭的壞習慣。
要知道,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天天把他關在屋子裏學習,會讓孩子感覺憋悶、壓抑,旺盛的精力得不到渲瀉。慢慢地,父母的威信逐漸降低,孩子為了躲避作業,就會偷偷溜出去玩,而且玩起來特別瘋,似乎要把前麵耽擱下來的玩耍時間在這次全部補償出來一樣。
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有明確規定:“兒童有權享有休息和閑暇,從事與兒童年齡相宜的遊戲和娛樂活動,以及自由參加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由此可見,休息、閑暇、活動對孩子多麼重要。而玩,正是孩子們休息閑暇時間裏一項主要活動,玩也是兒童的一種不可忽視的權利。
是的,遊戲是寶寶,尤其是3歲前寶寶的主要生活內容,也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對他們來說,遊戲不僅僅是玩,簡直就是他的工作。如果父母不經意破壞了寶寶這種生活方式,造成的損失將是無可估量的。因此,父母要想培養聰明寶寶,首先就要了解寶寶這種生活方式,才不至於破壞他們這種生活,從而影響寶寶這時期特殊的益智活動。
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通過玩來了解世界。玩不僅有助於拓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堅強的毅力和互助精神,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機會,以及學會理解他人、控製自己的本領。作為父母,千萬不要以學習為名泯滅了孩子好玩的天性。
怎樣指導和幫助孩子去玩,讓他們在嬉笑遊戲中學習知識,學習人生。讓孩子好好玩,提出以下建議:
給孩子玩耍的時間
孩子隻要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父母就應該支持孩子去玩。作家老舍先生有一套與眾不同的教子“章程”,其中有一條“應該讓孩子多玩,不失兒童的天真爛漫。”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孩子隻有玩得好了,休息好了,學習起來才有充沛的精力。
陪孩子一起玩
玩是孩子的權利,但孩子在小的時候常常不知道怎麼玩,父母就要陪孩子一起玩了。在玩中不要教訓孩子,不要總想給孩子增加點智力內容,玩就是玩,您也不要總說孩子笨,連玩都不會這些話。玩是為了放鬆精神的,如果孩子玩耍時還要不停地接受訓話,那還有什麼樂趣可言呢?
在玩中幫助孩子
孩子畢竟還是需要指導的,當您和孩子一起遊戲時,可以幫助孩子,如在對待輸贏的心態上,在自信、細心、耐心等方麵,都是可以培養的。
鼓勵孩子和朋友一起玩
父母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而且孩子也需要外出接觸更多的人群和更寬廣的世界。因此,父母要經常鼓勵孩子到外麵和小朋友一起玩。在玩耍中,孩子不僅放鬆身心,增長智力,還能學會與他人交往的技能以及如何處理突發事件等。
給孩子一些玩的規則
讓孩子擁有玩的權利,並不等於放縱孩子玩的內容或方法,父母應和孩子談一談,告訴孩子自己內心的擔憂,告訴孩子玩的時候有些規則是必須遵守的:告訴孩子有些東西可以玩,有些東西最好不要玩,有些東西根本就不能玩。
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其實對孩子而言,既沒有純粹的學,又沒有純粹的玩,隻有學並玩、玩並學!玩是學的最好手段,失去玩的學,就會失去學的最好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所說:“孩子是以玩遊戲為生命的。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工作,在遊戲中身心才能獲得充分、健康的發展。”
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其實對孩子而言,既沒有純粹的學,又沒有純粹的玩,隻有學並玩、玩並學!玩是學的最好手段,失去玩的學,就會失去學的最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