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大家看這傳國玉璽如何?”大殿之上,坐在主位之人說道。說著話,手裏卻不斷地把玩著一塊玉石。
“主公,這傳國玉璽果然是精致無比,主公得此玉璽,可謂順天應人,主公不若就此晉升帝位,承繼大統,名垂青史。”底下一位威武將軍如此說道,此人卻是大將紀靈。
“如此大事,我得細細思量才是啊!”
“主公踞淮南之地,擁有40萬大軍,兵多將廣,地廣糧豐,袁氏又是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朝野,主公若是稱帝,天下必然響應。”又一人如此說道。
“是啊,紀將軍所言極是。主公若是此時稱帝,必然開創盛世,青史留名,萬古流芳啊!”
“是啊,漢高祖劉邦不過泗水亭長,隨從不過數十,便敢於爭奪天下,最終開創大漢盛世,如今大漢朝廷延續400餘年,氣數已盡,主公此時稱帝,可謂順天應人,得此玉璽,便是上天預兆!”
“是啊,主公,天若與之,若不取之,反受其咎!”
底下眾位大臣紛紛勸諫,原來殿上端坐於主位之人,竟是淮南袁術。
“主公,你可萬萬不能稱帝啊!”此時卻有一人排眾而出,跪倒在地。此人是一位白須長者,確實袁術帳下主簿閻象。
“先生這是為何?我為何就不能晉升帝位呢?”袁術如此說道,言語之間隱隱有些怒氣。袁術自從從孫策之處得到玉璽,便按捺不住心中喜悅,想邁出那至尊的一步。向眾人展示玉璽,也是為了讓眾人勸諫自己稱帝,自己正好順水推舟。可是現在竟然有人說自己不能稱帝,袁術豈能不怒。
“主公,昔日周文王擁有2/3的土地,仍向殷商稱臣。如今主公,雖然踞淮南,擁有40萬大軍,如今漢室雖然式微,但人心仍然向漢,主公此時稱帝,必然麵臨天下之討伐。”閻象如此說道。
“先生此言差矣,當今天下,若論勢力之強,眾多諸侯誰能與我匹敵,皆鼠輩耳!誰可擋我!”袁術傲然說道。
“主公,當今天下,尚有二人可與主公為敵。那便是許昌曹操與河北袁紹。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遠交近攻,縱橫南北。其勢力之強,僅次於主公。袁紹坐擁冀,青,並三州,目前更是圖謀攻打幽州,其麾下之文臣武將更是囊括四海之英才,勢力不下於主公。更何況袁紹還是主公的堂兄,更是十八路討董諸侯的盟主,名望更在主公之上啊。有此二人在,主公,您是萬萬不能稱帝啊!”閻象如此說道。
“想那袁紹,不過我袁氏一小妾所生,卑賤之極,豈能與我相比。那曹操更是閹宦之後,靠著阿諛奉承,才有如今之地位,不過掌握了一個無用的天子,又有何懼!”袁術不屑的道。
此刻,殿下其餘之人皆跪倒在地,紛紛說道:“請主公順天應人,承繼大統。”閻象還要再勸,袁術卻擺手說道:“先生不要再說,我已年過不惑,如果此時不進帝位,我恐怕沒有多少時間再開創霸業了!我若稱帝,必拜先生為國師。”
“我等請主公順應天意,晉升帝位!”百官紛紛勸進,袁術見此,臉上露出喜意。
“既然諸位如此懇切,那我就順應天命,承繼大統,開創帝業,諸位也能名垂青史,萬古流芳啊。”袁術欣然說道。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淮南袁術在壽春,悍然稱帝。祭祀祖先,立馮方女為後,立子為東宮。建號仲氏,改年號為仲氏元年。
“仲氏皇帝詔曰:馮方女為皇後,袁耀為東宮太子,主簿閻象為國師,長史楊弘為軍師將軍,張勳為大將軍,紀靈為前將軍,孫策為左將軍,橋蕤為鎮東將軍,劉勳為鎮北將軍,陳蘭為鎮南將軍,雷薄為鎮西將軍。袁胤為平東將軍,陳紀為平北將軍,樂就為平南將軍,韓浩為平西將軍,楊奉為安東將軍,韓暹為安西將軍,其餘百官諸將皆就加官進爵,另有封賞。”
“我等謝陛下天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諸將皆群情激昂,拜謝天恩。宴席之間,推杯換盞,均是互相祝賀之詞。在這一片歡聲笑語之間,不知危機悄悄臨近。
袁術悍然稱帝的消息傳至各郡,引起軒然大波,袁術還發來旨意,讓各郡諸侯,紛紛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