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因疫議和(2 / 2)

“我方雖有疫情,曹操想必更甚,天災之前,無人得以幸免。若論天意,更屬虛幻,兄長何以如此?”周瑜疑道,“抑或兄長心中另有算計?”

“無趣無趣。”孫策擺擺手道,“怎麼在公瑾看來,我的一番痛心疾首倒成了虛偽做作。你我兄弟多年相交,這麼說讓人還以為公瑾對我心懷不滿。”

“我對兄長心懷不滿已經多年。”周瑜笑笑,也不再隱瞞心中想法,“兄長心中算計,小弟或可猜測一二,兄長是否欲與曹操再行議和?”

“果然江左人物之中,公瑾最了解我的心思。實話實說,現今惡疾盛行,若與北方開戰,其害不遜於瘟疫,此番議和不單出於休養生息的考慮,亦是出於穩定人心的用意。”孫策略作沉吟,“隻是此時曹操稱王未久,魏室肇基初始,若我不做出讓步,甚至臣服於他,恐怕和議難成。曹操的這份臉麵,我還是要給的。”

“書信措辭謙遜些不是難事,隻是錄入史冊時,須要再三潤色,否則容易寫成傳世的醜聞。”周瑜道,“不知兄長欲遣何人為使,過江與曹操議和?”

孫策思索了片刻道:“陸康之子陸績,博學多識,擅於辭令,必能不辱使命。”說罷,孫策揮手命親兵去請陸績。

“在下見過主公。”陸績向孫策恭敬的施禮。

“公績無需多禮。”孫策溫言道,“令尊可還安好?近來冗務纏身,未及親臨問候,甚感歉然。”

陸績答道:“感謝主公掛懷,家父身體還算硬朗,前日感懷主公恩德,還曾與在下談起。”

“令尊言重了。孫氏得據江南,陸氏出力良多,些許獎賞,實難酬陸氏功績之萬一。”孫策笑著結束了寒暄,續道:“我有一事托付公績,公績切勿推辭。”

陸績躬身道:“請主公示下,在下必定竭盡所能,不負主公所托。”

孫策道:“我欲使人與曹操媾和,思來想去,使魏之任,非公不可,方能不失江左氣象。”

陸績當下也不推辭,慨然領諾道:“若有些小差失,在下即投江而死,安有麵目見江南人物乎。”

孫策點點頭,道:“若曹操命我向其稱臣,公績當如何應答?”

陸績略作思索,答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主公既領漢家爵祿,自然是漢室之臣。”

“公績果然心思機敏。”孫策鼓掌道,“若曹操命我向魏稱臣,而非向漢稱臣,公績又當如何?”

陸績思索良久,方才猶豫道:“曹操該當明白主公自有底線,不可逾越。否則雙方顏麵上都不好看。”

孫策笑道:“公績此言深得我心。此次議和不過是虛與委蛇各取所需,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而已。”

建安十五年五月,孫策遣陸績為使往鄴城與曹操議和,除書信禮物外另奉上張機所著之《傷寒雜病論》。曹操此時正為北方之疫情焦頭爛額,雖於鄴城朝堂之上痛責孫策僭越不臣、包庇逆賊雲雲,但最終還是欣然達成和議,同時封孫策為吳國公,加九錫。

p.s. 明日,孫策與曹操的決戰正式開始。